一百四十一章 货币讨论(2 / 3)
荀衍组织人手在沙羡发现了大量的铜矿,铜的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刘表为此召集人手一直在研究铸造钱币之事,如何保证铜钱的价值以及物价的稳定,一直在讨论。
“父亲,可记得贾谊?”
“你是说法钱?”
“正是,如今董卓乱政,关中财政已经大乱,不少货币流通到荆州,若非父亲处理得当,怕是经济体系已经和关中一样崩溃!
孩儿以为重铸五铢钱,只允许官府铸,凡民间敢有私自铸造者,夷三族!
同时对钱的重量,成分,成色进行严格规定,如果负责铸造的官员或者有官员在此事上作假,同样夷三族!”
法钱是贾谊提出的概念,他提出钱也要符合规矩,轻重一样,质量要有保证,文帝并未采纳,导致当时货币混乱,后来武帝拿来用了。
“这是否过于严厉?”
“父亲,钱财货币也是国之根本,关中各个世家,还有百姓为何联合反对董卓,皆因为钱不值钱,如今关中粮食数万小钱一石,如果不严厉打击,怕是荆州也会如关中一般!”
真以为那些世家是为了天子,是为了大汉?都是为了自己,董卓的那套让关中世家的资产大幅缩水!
荆州早就明令禁止流通董卓铸造的钱币,因此并未影响到荆州,所有流入荆州的小钱都需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比对兑换,按照铜钱的含铜量进行等重兑换。
“主公,琮公子之法确实可行,而且仅仅夷三族谈不上严厉,此中利益太大,若法令不严,难免有人会以身试法!”
“主公,某也赞同,不过制钱的标准还需要进行厘定!”
刘先,蒯越等人纷纷赞同,因为货币体系明朗对他们世家也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们也希望这个是有标准规范的。
刘琮太清楚货币的意义,后世蜀国,吴国不如魏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货币,号称仁义的刘备在这个事情做的可是狠毒!
后世曹丕恢复汉五铢钱,同时厘定大小,质量,重量,取信于民,至于吴国和蜀国在这个上面钱是越来越不值钱,每铸钱一次,钱就越轻,百姓就被搜刮一次,成为了搜刮百姓的工具,百姓是有苦不能说!
以至于后来这两个地方的百姓买米都要背一麻袋钱去买,还买不了多少,是不是和某个时期特别像!
这样的地方人口要是能增加才怪,百姓会想办法逃离或者躲起来。
“父亲,孩儿以为目前有大小市斤,孩儿以为荆州当废除,重新厘定,根据新的市斤制度再重新厘定铜钱的质量!
这是孩儿派人研制的铜钱,重量先抛开不计!
但是如果要铜钱上的字迹清晰,漂亮,而且便于确认,那么最少也要半铜半铅,不过这个相对漂亮,含铜量在六成以上!”
刘表,刘先等人也是传阅,铜钱的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他们也是细细观察,比较现在的铜钱。
“异度,荆州目前有多少世家在私自铸造货币?”
“大约有十来家,如果主公下令,他们应该不敢再私自铸造!”
刘表思虑一下,要处理这个,对于一些有远见的世家,他们当然会拥簇,但是不是每个世家都是有远见,原意牺牲眼前的利益。
虽然铜钱官铸是律法明文确定的,但是自黄巾之乱以来,朝政混乱,朝廷威信大失,许多世家都私自铸钱。
“组织人手,重新厘定计量工具,一定要合理规范,有统一的标准,然后再厘定出最合适的钱币!”
“诺。”
货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就是根本,目前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中原地区的硬通货是粮食和金子!
至于流言蜚语,荆州连新军都在操练了,还怕这些个流言蜚语,如今天下大势逐渐明朗,诸侯争霸,虽然还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