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章 丹阳郡的发展(2 / 3)

加入书签

人去勘察过,丘陵上有不少小溪小流,其中有几条属于山泉,基本也够了,人力有限,卑职以为待城南开发之后,在向西边开发也是可以的!”

周尚点点头,对此非常欣赏,务实,量力而为,至于河流引水属于大工程,属于一个郡的大工程,这点能提出构想就不错了,怎么实施就要看他周尚了。

“打井的事情交给你了,务必要快,要好!”

“诺。”

赵毅领命之后开始组织人手去打井了,宛陵现在有条不紊的在进行恢复生产,长沙,豫章的支援源源不断进入到丹阳郡,使得周尚也有了底气。

稻种,蔬菜种子,这些他都不要担心,他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和吃的问题,衣食住行,衣服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住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

周尚去城外看了看竹屋的建设!

竹屋也还是需要木材做主梁来承重,并且抬高了半丈的高度(高脚屋)!

这是刘琮规划的图纸,南方潮湿,抬高之后是最合适的!

一是能避免大雨之后,竹屋被浸泡的风险,其次是从身体上来说,避免了百姓受湿气影响,而且能避免猛兽之类!

住的也安心,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起火灾,这点需要格外注意,刘琮留下了几张图纸,这个是建筑最简单的。

刘琮还留下了日后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建筑比较费钱,费力,暂时是不适合目前的情况,若是发展起来可以将这些拆除之后建造成徽派建筑,做成改善型的住宅。

房产的发展设计一直都是这样,先解决了住的问题,在住的问题解决之后,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好了,那么便开始会有更好的房屋设计,因为有需求。

突然,一个奇特的现象让周尚停下了脚步,一个妇女在干农活,地上有一个竹制的背篓,一个小娃娃就在背篓里面。

“这是?”

“家主,这些人是原先荆州的老兵,大多是因伤退伍响应或者是二公子安排过来,由于男人身体上有伤,很多重活都是家里女人在做!

但是孩子也要带,你看他们夫妇,男的伍成,是在武关战役之中负伤断臂了,因此两人便带着孩子一起在田里耕种,耕种的时候就将孩子放在田边!

回去的时候就将孩子放在背篓里面,一人背一个,篓子里面还能放在其他东西,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孩子还是要有人带的!

而且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也能带带孩子!”

这种情况在武陵是常见的,但是扬州就不常见了,周尚也是第一次看到!

后世在湘西这种情况依然是常见的。

孩子背在篓子里,身上还挑着担,这样虽然苦,但是也算是勉强兼顾了孩子,周尚在田间看到了不少这样的。

“家主,篾匠少,所以这种篓子不够,目前这边亭里就一个篾匠,制作一个篓子要好几天!

可惜篾匠也是退伍军人,在武关战役中伤了一条腿,否则能编织的更快一些!”

“二公子的军队还有这么多能工巧匠?”

周尚有些愣住了,问道。

“家主,您不知道,我这段时间也是被惊讶到了,不仅仅是襄阳那边的退伍军士,就是在丹阳郡战场退伍的军士,很多都有一门手艺傍身!

说是军中在操练的时候会教!”

周舟说道,他作为周家的老人,跟随周尚父子多年,也算是见多识广,但是第一次见识到这样的军队。

周尚听了也是沉思,他看到的更多,这些退伍老兵加入到丹阳郡各地,凭借自身手艺都能活得不错,而且刘琮肯定对他们有扶持,这样能使得丹阳郡会更加平衡。

如篾匠或者伍成这样的人,他们会在乡亭很受欢迎,伍成精于农耕,能带动,提升乡亭的水稻,蔬菜产量。

这些人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