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九章 合肥退兵(2 / 3)
在此派宋忠出使朝廷,随行的还有阮瑀,王粲以及三万斛粮食,五大桶葡萄酒,琉璃等物资若干!
具体长安的情况还不知道,但是这规模说明一件事,朝廷和刘表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才有了荆州大量运送物资到长安。
孙策一惊,朝廷?庐江陆家一直都是忠于朝廷的,如果是朝廷与荆州达成协议就解释的通了,刘琮这些做法无法是逼迫陆家尽快抉择!
这才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让他们知道!
孙策后面没有真正的强力世家支持,因此在情报这块是短缺的,张昭,张纮等人出身虽不错,但顶多算是豪强,并未成长起来成为世家。
扬州这个时期能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世家屈指可数,周家,陆家,钱家等这些才是顶尖的家族!
东汉末年的世家大多都是百年传承起步,有的甚至千年!
颍川荀氏,南阳阴氏,零陵赖氏,山东孔家,吴郡钱氏等,这些可能有些世家在某个时期名声不显,但是三代为门,五代为阀,十代为世家!
他们这些世家香火传承不断,千年来一直存在。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世家的积累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的情报来源不是普通寒门起家的人能比拟的!
孙策一直希望周瑜加入其阵营,一是周瑜的才能,二是因为周家的底蕴,周瑜的高祖父,也就是周瑜祖父的祖父就是汉朝名臣!
六世积累的人脉是极为恐怖的!
东汉名臣桥玄(非二乔之父)便是周瑜的从祖父周景提拔的,江东,淮南等地不少家族都受过周家之恩,交好的都是天下极有名气的家族,如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
(稍微写一下,发现很多读者用后世的认知看当时的情况!
)
孙策看着这情报,久久不说话,他在思考,思考其中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也需要更冷静,更好的思考。
“报,丹阳郡南陵乡送三千斛粮食到枞阳,说奉未来的扬州牧陆康之命送来,以解粮食之难!”
惠衢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但是他也在思虑到底什么情况,他已经写信给袁术说明这边的情况。
“来人,派人多监视庐江军!”
惠衢非常小心,在袁术没有明确指示之外,他必须要小心,万一庐江军真的是和荆州军一伙就麻烦了。
“孙郎,你那边也是要小心谨慎!”
惠衢说道,孙策点头并表示感谢之后便离开了,回到自己军营就与秦松商量此事。
“主公,情报方面我军确实是劣势,不过根据目前的情报看,朝廷与荆州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
“怎么说?”
孙策长于战略,战事,对于这块相对是短板,于是问道。
“现在的情报,荆州推荐陆康为扬州牧,陆康已经七十,为了后世名声他不可能是投靠荆州!
如果荆州要求控制两郡,如丹阳,豫章两郡,并且在吴郡,会稽两郡驻兵,人事安排由陆康负责,陆康负责九江,庐江两郡,同时有着吴郡,会稽的人员任命!
朝廷或许会答应!
刘表本身就有督四州军政的权力,若是荆州派人送去了大量朝廷所需的物资,朝廷很难不心动!”
孙策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陆康是个老顽固,不可能投靠刘表,如果是朝廷就说的通了,虽然这个朝廷已经没什么威信力。
“报,庐江军退兵了,说奉陆太守之名返回舒县!”
孙策听到这情况,以为是自己猜对了,叹了口气,少了庐江军的三万多大军,凭借他们想继续施行围点打援的计策就难了。
“主公,撤退!
返回平安县,准备向北进攻或者休整,如果我是曹操,定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大好时机,一是进攻兖州,二是进攻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