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五章 晒盐之法(2 / 3)
扬州。
刘琮在乌程县看着造纸坊的建立,师傅们开始挥舞着汗水制造着纸张,刘琮突然想到如果能用机器来替代生产就好了。
如今是推广机器最好的时代,因为人口的大幅服衰减使得劳动力严重不足,如果有机器能替代劳动力必然是很受欢迎。
造纸厂这类必然还是需要动力,需要动力蒸汽机就是绕不开的发明,刘琮发呆了很久,一直在思虑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如何出现。
煤,煤气灯,煤井,对了,就是煤井!
这两年大兴开矿,但是一直有一个问题,那便是矿井井水,最早的蒸汽机便是解决了矿井进水的问题的。
“矿工的朋友”
,这是英国矿井工程师发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是发动机,它是一台蒸汽水提机,刘琮一会又摇了摇头,必须要发明进阶版本才行,也就是纽科门发动机。
这边的人才不够,如果要研究还是得返回襄阳才行,刘琮只能先组织人手打造相对应的器皿进行实验。
襄阳有大量的人才,如李仁父子都擅长奇门技巧,他们这类人才并不是很适合经学,更时候发展科学。
“刘威,你去一趟襄阳,这是我的信件送给刘老,请他出面,看李仁是否原意来扬州!”
李仁在学院学习,他年龄大,并未拜师,其子李撰拜入了宋忠门下,李撰目前还很年轻,需要在襄阳学习,但是李仁继续待在襄阳还不如来扬州。
其次是盐,刘琮到了吴郡才发现,沿海的产盐区用的是煎煮法,刘琮这才想起古代就这么干的,直到明后期完善了宋朝的晒盐法这才在各大产盐区推广晒盐之法。
“主公,顾太守,盛太守等人来了!”
“快请!”
思虑被打断,不过正好要找他们,没想到他们居然一起来了。
“二公子,听说襄阳开始售卖一整套的书籍?而且是大量售卖?”
盛宪最着急,急匆匆的问道。
“嗯,确实是如此,书局由父亲设立,每月都会售卖千套书籍,目前只在襄阳开设,不过诸位不用担心,琮会推动尽快在扬州设立书局!”
“二公子,能否提前在吴县开设,吴郡士子也希望有购买书籍的渠道,还请二公子帮忙!”
盛宪说道,刘琮在思虑,按照目前的产量是每日五十套,而且年内是很难提高生产效率了,需要等到工人的技术更加熟练才可能提升。
“我尽量,但是书籍供应不多,主要供应包含了各家各派,我尽量安排,你们来的正好,我有一个想法需要你们去试验!
目前主要炼盐之法是煎熬法,我想到另外一个方法,能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可以先试试,我称之位晒盐法,主要是……”
刘琮一一讲解了晒盐之法的过程,并且准备派人协助记录,刘琮的预想是现在吴郡,会稽都开一两个试验地,先试试晒盐之法。
如果晒盐之法可行再大力推广晒盐之法,此前刘琮将粗盐能更好的提炼成精盐,晒盐则是提高盐的产量和粗盐的质量。
“雍以为可行,二公子可派人记录,若是真能实现,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劳!”
顾雍听了刘琮详细的描述了晒盐之法,虽然有诸多困难,如果能解决了,那盐的产量,质量都会大幅上升!
能极大的提高百姓的生活!
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工序虽然复杂,但是比煎煮之法要省时省力。
煎煮之法,在海边搭建大锅,煮海为盐,消耗也大,需要的人力也多,质量还差,顾雍等人立马去实行了。
盛宪则留下来了,他似乎还有其他想说的。
“二公子,老夫有几句话想和公子聊一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