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三章 扬州发展(2 / 3)

加入书签

我还年轻,还等得起!

时间会改变许多事情!”

贾诩听了也是认同,刘琮有理想,有坚持,但是不迂腐,不会一味的硬碰硬!

水虽柔,但是也能穿石。

石头面对一滴水的时候,石头会嘲笑水的不自量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终究会被凿穿。

“这是目前的驿站情况,不过资金有些不够了,还请主公调拨,另外情报这块也需要资金,预计需要1500w钱!”

刘琮看了看驿站的情况,人员的招募,猫狗的训练,以及情报人员所需的生活费用,这些都是不少的支出,虽然目前贾诩在慢慢调度,但是依然开销很大。

“廖淳,你前去糜欢那边调两千万到文和先生这边!

通知任喜配合文和先生,先放一放渔场的事情!”

渔业是刘琮现在在抓的一个事情,修鱼塘,特别是比较大的鱼塘,他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有时候也有一定的灌溉能力,人工养鱼也是一项创收项目。

竭泽而渔的事情,刘琮不想干,但是如果要限制别人也这么干,只有一个办法,养殖的量足够大,这样才会降低吸引力,渔民们便不会去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因为汉朝的有律法规定的,山林河流等归皇室所有,同时也规定了有休渔期,这是自周朝就传下来的礼仪规矩。

如果这些渔民开始跟随刘琮学习人工养殖,收入不会减少,风险更低,而且有助于自然环境,既然是穿越而来,自然会考虑要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环境!

不盲目的禁止,二是适当的引导!

刘琮记得后世小时候麻雀是四害,天天跟着大人去打麻雀,由于提倡的太多,后来导致麻雀数量疯狂减少,都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听祖辈说,华南虎也是如此情况。

刘琮当然不会禁止这类情况,刘琮会适当的创造更多的条件,组织人手研究鱼塘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糜欢现在是最忙的人,要组织各种研究院,农业研究院,渔业研究院,矿产研究院以及刘琮亲自命名的格物研究院。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也是儒家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其他如道家,墨家也善于此类。

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基本都包容万象,如法家,《管子》一书可以说法家经典,但其包容了法家,兵家,阴阳,农家等各种学问。

自汉武帝后,儒家成为当世显学之后,不少本来就比较稀少的门派就消失了许多,刘琮让糜欢想办法找一找还有没有这类人才流传于世。

如墨家,农家等,糜欢每天都忙得快没时间吃饭了,虽然他不懂,但是他负责钱财的调度,人员的招募等各项基础,担子太大。

刘琮原先的计划是将刘毅调过来,但是被刘表否决了,这才造成糜欢的担子太重,毕竟能分担这类的人才,刘琮手下是不多的,不少还需要培养。

任喜也算是才能不错,但是他担子也重,协助顾雍尝试阳澄湖改革试点,鸡鸭鱼猪的养殖场办理!

廖淳一边协助刘琮处理公务,一边还要负责造纸厂的管理,这也是让廖淳尝试管理岗位,虽然廖淳跟着刘琮学了很多,但是缺乏实际的经验,也是两头跑。

钱宝,周瑜,刘威等人协助刘琮操练军队以及羽林营,周尚之子前往长沙出任临湘县丞,刘琮对周家的信任也是增加了几分。

况且有太史慈,黄忠,贾诩等人在,刘琮虽然忌惮周瑜,但是局势依然在自己掌控之下,刘琮当然是希望周瑜能彻底的效忠自己。

“孙岩,你持我的受领前往顾太守那边,他会安顿好你!”

刘琮说道,孙岩是自己培养的侍卫,跟随刘琮也多年了,也一度出任过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