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那个新人(2 / 3)

加入书签

才知道吧?

“你一会进去,多跟曾黎聊天,但一定要注意表现给另外两位看,知道吗?这样你才能不紧张,又能展示自己”

胡歌却也觉得还好,笑着调侃:“知道了,我不紧张,我看是你紧张吧。”

“不是我”

“84号,胡歌在吗?”

“在!”

他赶紧起身,跑过去,然后在经纪人鼓励的目光中,深吸了一口气走进了房间。

但直到里面左中右三个大神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他,包括自己的老板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是有点紧张的:“三,三位老师好,我叫胡歌,今年21岁,现在就读于上戏,参演过电影《假装没感觉》《疑神疑鬼》,也主演过电视剧《蒲公英》”

越说越有些心虚,声音开始变低。

“哇哦,挺厉害的嘛。”

这时候,察觉状况不对的曾黎开口了:“这么年轻就能主演电视剧,看来试镜这个角色都有点大材小用了。”

“啊,嘿嘿,那个我就是运气好。

当时男一号来不了,我就顶上了”

“”

这孩子也真是实诚,曾黎黑线,但实诚总比油滑好。

她不由得想多问两句,目光往旁边一看,李导点头,她也就继续:“那你觉得,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角色?”

京城,烤肉馆。

第六代解禁,第一个实际上的好消息就是《十七岁的单车》解禁,这是首部解禁的地下电影,不过就是名字要改成《自行车》。

这都是小事,重点是:

地下电影终于能上影院了!

好比贾樟柯在路上看到盗版,一边不爽一边还有些激动地想着,国内观众终于能看到我的电影了。

你就知道,这些第六代也是很希望自己的电影能被看到的。

因为大家不少人都在外国电影节混迹多年,渐渐也明白了:他们的电影能在外国频频拿奖,其实跟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读有关系。

看着他们电影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以为现在他们还是这么落后。

于是就自然生出一种同情的目光:这种条件下这么艰苦地拍电影,拍的也还不错,巴巴地过来希望得到支持,那就给个奖扶持一下落后地区的电影人吧。

这就跟大家现在看印度的眼光差不多。

但实际上呢?

他们并不能看得懂,或者说完全看懂。

所以国内观众,跟他们血脉同根,导演们自然是希望上映之后给更多能懂得人看。

现在这种好事终于来了。

那就庆祝一下呗,《单车》上映意味着这群导演终于浮出水面了。

于是一帮人叫起来,再拉上相熟的演员,其中就包括林浩。

屋子里热火朝天,大家吃吃喝喝聊聊笑笑,贾樟柯就蔫儿坏:“那要不让你去呗,来个双喜临门不是?”

“哈,我没那个脸。”

王小帅撇嘴:“你好意思,我都不好意思呢。

浩子现在的电影在国外都是以亿来算的,人家带票房呢。”

“得,可别,我也不抗。”

马上,林浩就表示不约:“我也就最多是个引子,最重要的还是本子要好。”

内地的演员这个说抗剧,那个说抗戏,但最终说来说去大家到20年已经渐渐发现,只有极少数那么一丢丢演员或许能抗,抗的也有限。

演员的加成是一部分,但剧本什么的才最终要。

“你就别扯了,13亿啊。”

管虎感叹:“一部电影13亿”

“叮叮叮叮叮!”

“我去接个电话。”

林浩离开互相吹捧的众人,推门出去。

现在屋内的态度就是:

王小帅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