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融会(1 / 3)

加入书签

文化中心的任务顺利完成,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虽未掀起巨浪,却让林夜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处理这些“小案子”,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悟,系统性地整合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更高效的力量运用方式。

清晨的修炼结束后,林夜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精神力的精细操控练习,而是找到了诸葛亮。

“亮叔叔,”林夜开门见山,“我最近在修炼上感觉遇到了瓶颈。力量的控制似乎达到了一个极限,再难有寸进。我在想,是不是我的运用方式过于……分散了?”

诸葛亮放下手中的卷宗,羽扇轻摇,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能察觉到自身不足,便是进步的开始。你觉得问题何在?”

林夜思索着回答:“我向关叔叔学沉稳,向刘伯伯学宽厚,向您学谋略,向夏侯叔叔学侦查……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在运用力量时,我有时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风格——关叔叔的决绝,张叔叔的刚猛,甚至试图复制您运筹帷幄的感觉。结果反而有些……杂而不纯,失去了我自身的特点。”

诸葛亮微微颔首:“博采众长是好事,但最终需融会贯通,形成独属于你的‘道’。你的力量核心在于‘感知’与‘引导’,在于与万物能量的共鸣。何不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将其他所学融入其中,而非简单叠加?”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林夜陷入了沉思。是啊,他的力量本质并非纯粹的破坏或防御,而是更倾向于沟通、理解与转化。强行模仿他人的刚猛或诡谲,反而像是给流水套上了枷锁。

接下来的日子,林夜的修炼方向发生了转变。他不再刻意追求控制的极致精细或拟态的完美无瑕,而是开始尝试将各种技巧与他的核心能力相结合。

他在练习能量拟态时,不再仅仅是模拟外形,而是尝试融入从关羽那里学来的“势”——让拟态出的物体带上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或锋锐感;他在进行精神冲击时,会结合从诸葛亮那里领悟的“虚实”之道,让攻击更加飘忽难测;他甚至尝试将简单的痕迹学知识运用到能量感知中,通过分析能量残留的“痕迹”,来推断其来源、性质甚至短暂的历史。

这个过程比单纯的模仿困难得多,需要极高的悟性和创造力,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让他对自身力量的理解更深一层。他感觉那层阻碍他突破的无形屏障,似乎正在慢慢变得稀薄。

这天下午,林夜正在院子里尝试一种新的技巧——他同时操控着三片不同的树叶,一片模拟张飞的“莽撞”直冲向前,一片模拟黄忠的“精准”绕行弧线,第三片则模拟赵云的“灵动”上下翻飞。他不仅要维持树叶的悬浮和轨迹,还要让它们各自带上截然不同的“能量气息”。

这极其耗费心神,他的额头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林昼蹲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小嘴微张。

突然,林夜心神一个恍惚,对第三片树叶的控制出现了一丝偏差,那片原本灵动的叶子轨迹一乱,眼看就要撞上旁边邹善晾晒草药的架子。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林夜几乎是本能地反应——他没有强行去纠正那片树叶,而是将大部分心神瞬间集中,精神力如同无形的网兜,轻柔地“兜”住了那片失控的叶子,同时另外两片树叶的轨迹也戛然而止,稳稳悬停。整个过程在瞬间完成,流畅无比,没有丝毫能量外泄的波动。

邹善原本微眯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闪过一丝讶异。他看得出来,林夜刚才那一手,不仅仅是控制力的体现,更包含了一种临机应变的“巧劲”和对力量收放自如的把握,这远比他之前那种追求极致稳定的控制要高明得多。

林夜自己也愣住了。他回味着刚才那一瞬间的感觉——没有刻意去想用什么技巧,只是自然而然地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