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自缘身在最高层(1 / 5)
美西部时间上午十点。
当关于WeChat数据安全问题的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之时,一个出人意料的发展让这场风波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最初披露“棱镜计划”的《华盛顿邮报》与《卫报》,在全球主要社交平台上陆续发布了几段独家采访视频。
而视频中核心人物,正是引爆这场全球隐私风暴的关键人物,前探员爱德华。
在其中一段迅速引爆全球关注的视频中,记者与爱德华进行了深入对话。
视频画面中,爱德华神情平静,但眼神中透着几分疲惫与坚定。
记者身体微微前倾,探究询问:
“根据已披露信息,全球第一大社交软件WeChat并没有出现在棱镜计划合作企业名单中。
这是否意味着WeChat确实没有参与该计划?”
爱德华推了推眼镜,平静回答:“NSA确实尝试过将WeChat纳入监控范围,但最终失败了。”
记者不自觉地睁大眼睛:“这怎么可能?您能详细说说吗?”
爱德华:“WeChat设计了一套相当复杂的技术架构,实行最小化数据收集和分层加密机制。”
看着记者略显困惑的表情,爱德华进一步解释道:“这么说吧,WeChat对数据类型进行了严格分级。
核心聊天内容默认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加密密钥在用户设备上生成,消息在发送端加密、在接收端解密。
WeChat服务器上传输和存储的,只是一堆密文。”
“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加密技术之一。”爱德华补充道。
记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您的意思是WeChat加密技术已经完美到让NSA束手无策?”
爱德华轻轻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据我所知,NSA确实通过某些强制手段获取过一些WeChat数据。
但后来分析人员发现,他们能得到的元数据在短时间内只能解析出‘谁、在什么时间、与谁通信’这类基本信息。”
“虽然这些元数据本身也能揭示用户社交圈层和行为模式,”爱德华继续说,“但无法获取通讯内容始终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想要彻底破解这些加密数据,需要投入难以想象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更何况,WeChat数据保护手段还在持续升级迭代,再加上全球每天产生的社交数据量之庞大……”
说到这里,爱德华停顿了一下,强调道:“想要完全破解,就算NS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