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致富路(1 / 2)

加入书签

苏青媖得了虫卵,立刻从新更寨调了人过来。

在人员档案薄里,找了一个之前养过蚕,叫佟氏的。

让她带着她女儿一起在新更寨和柏家寨操心这件事。

这佟氏母女二人一路逃难,全家就剩她二人了。

到了这大山里了,也没什么存在感,忽然被苏青媖委以重任,受宠若惊。

“东家,我没养过这白蜡虫啊?”

诚惶诚恐。

佟氏怕得很,要是出了差错,会不会把她们母女俩赶出山啊。

她们母女俩无处可去了,到了这大山里,才吃上饱饭。

不想再流离失所了。

“别担心,我也没养过,也是头一遭。

你们就当养蚕一样养就成,只不过一个养在蚕房里,一个要放养在树上。

平时精心着些就行,今年且当试一试。”

苏青媖安慰她。

话虽这么说,但佟氏母女哪敢怠慢。

接了委任,一颗心全扑到了放养白蜡虫上面。

苏青媖虽说是头一年试点,但半点没敢轻忽。

现在这大山里还没人知道,白蜡树上附着的白色东西,其实是白蜡虫的分泌物。

也没人知道这白色的分泌物是干什么用的。

所有的人在砍树造屋的时候都避开了白蜡树,觉得它脏。

但它越是脏,苏青媖越是高兴。

说明白蜡虫分泌物多。

越多她就越高兴。

如何让它变得多,那就是捉更多的虫卵放上去,让它长大,繁衍,然后分泌出更多的物质。

而这种白色物质经过沸水煎过之后,就会变成古代最常用的两种蜡之中的白蜡!

苏青媖来了朔朝后发现,现在老百姓的照明工具还主要是油灯。

蜡烛只出现在高门大户,皇宫贵族阶层。

在汉时,蜡烛还因产量稀少,成为进贡的珍品。

而朔朝蜡烛虽没有到成为进贡珍品的地步,但也价格昂贵,等闲人家用不起。

现在高门大户用的蜡主要是黄蜡和白蜡。

黄腊居多。

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上有对黄蜡的记载:“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而更昂贵的白蜡,就是白蜡树的寄生虫白蜡虫,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物质,经过熬制而成。

苏青媖记得,《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西晋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原文是:“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就是说当时的两大土豪斗富,王恺说,他家里都是用糖水来涮锅的,而王崇不甘示弱,说他家是把蜡烛拿来当柴烧的。

可见蜡烛的珍贵程度。

而蜡烛,到晋代的时候,还大多是黄蜡。

这种黄蜡因为产量低,导致价格也高。

而产量更低,更加不常见的白蜡,价格比黄蜡更加昂贵。

而到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因为国力大幅度提升,老百姓对白蜡的需求日渐增多。

于是白蜡树作为最常见的白蜡虫的宿主,开始被广泛种植。

尤其是西南等地区,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白蜡树种植,和白蜡虫养殖人家。

苏青媖记得,《癸辛杂识》上有记载,在当时社会,放养白腊虫的利益和养蚕差不多。

而养一亩蚕的收益远超种一亩地所得的收益。

所以,这白蜡便是苏青毁下一步的致富目标。

而放养白蜡虫是关键中的关键。

苏青媖跟佟氏母女说了一番要注意的事项。

这母女二人也不认字,便抓了寨子里顾宏德的孙子顾思明来帮着记录,又从新更寨找了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