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国反击 第七节 崭新的舰队(3 / 4)
兵航母舰载机部队的编制做了一次调整。
以往地联队没有取消不过取消了由机种确定地大队改为每艘航母的载机部队为一个大队大队下设各机种的中队分别为战斗机中队鱼雷轰炸机中队俯冲轰炸机中队。
侦察机中队。
而各中队下设小队小队下是小组这是最小地编制。
当然指挥结构人事体制也做了修改。
邓子张鼐鼎江文翰分别担任了三艘航母上的航空大队的大队长同时都晋升为了海军航空兵中校军官。
罗晋明仍然是联队长同时获得晋升。
成为了海军航空兵准将。
不过今后罗晋明将不再随舰队出征而是留在后方具体的前线指挥工作由三个大队长来完成。
除了航母数量增加到了三艘且三艘航母都处于最佳状态之外第一特混舰队还增加了十多艘护航战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到的四艘“李靖”
级大型巡洋舰。
这四艘大型巡洋舰分别是“秦琼”
号“尉迟恭”
号“程知节”
号以及“段志玄”
号。
这四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与“李靖”
号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四艘战舰上的雷达都换上了最新的型号虽然探测距离没有增加多少不过故障少了很多。
算上“李靖”
号第一特混舰队拥有了五艘防空战舰而且都是从设计开始就完全按照防空作战的要求建造地战舰。
这极大的提高了第一特混舰队的防空战斗力。
战后有人评价“李靖”
号虽然不是设计得最完善的一级防空巡洋舰不过却是在整个太平洋上表现得最为优秀的一级防空巡洋舰。
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巴尔迪摩”
级防空巡洋舰的名气都远在其之下。
八艘“节气”
级重巡洋舰也6续到达了第一特混舰队。
这八艘战舰都是新建造的不过都有一些变化即战舰上的主炮换成了改进型2oo毫米主炮而不是以前地老式2oo毫米主炮了。
这大概是舰队在庆良间水道吃了亏之后海军提出的额外要求吧。
另外这八艘战舰上都装有雷达。
再算上另外三艘重巡洋舰第一特混舰队已经拥有了十一艘重巡洋舰。
最后加入舰队的是十二艘驱逐舰。
这些驱逐舰是舰队反潜的主要力量。
到此第一特混舰队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五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十一艘重巡洋舰以及十六艘驱逐舰。
除了没有主力舰(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外第一舰队的实力不在日本任何一支舰队之下甚至不在日本联合舰队之下。
而第一特混舰队最强大的打击力量自然是舰队里的三个航空大队这三个航空大队一共配备了336架作战飞机。
而这其中有谈仁皓专门要求的由“鱼鹰”
改装而成的12架专用侦察机(不过这12架侦察机也随时可以挂上鱼雷作为轰炸机使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配备了专用的长波电台)。
也许当时舰队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个战斗机中队装备了新型的“秃鹫”
式战斗机不过这只是“秃鹫”
的初期型号。
按照海军的要求“秃鹫”
应该安装22oo马力的星型风冷动机不过沈飞在设计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而且最后确认涡轮增压器在海军战斗机特别是航母舰载战斗机上的作用不大因为航母舰载战斗机不会经常在高空飞行而涡轮增压器的最大用处就是提高高空飞行时的输出功率。
结果沈飞提出该用机械增压器的普通动机来装备“秃鹫”
。
不过新动机的研制需要一段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