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国反击 第三十六节 山口的撒手锏(3 / 4)

加入书签

分的挥出“秃鹫”

度快。

火力猛地性能特点。

谈仁皓留在舰队上空的24架战斗机也全部集中到了舰队北面5o海里出的空域。

负责舰队的外层防空拦截任务。

而按照日本轰炸机群的度在其到达舰队上空之前半小时轰炸硫黄岛的机群就将回到舰队上空。

换句话说。

谈仁皓有足够的时间让江文翰上校率领的那批护航战斗机在航母上完成降落补充燃料然后再升空由这批战斗机负责舰队的中层防空。

“让返航的战斗机在第一航母打击群降落轰炸机仍然在第二航母打击群降落。”

谈仁皓做出了第二个安排“让航空勤务人员尽快做好准备战斗机降落之后必须要在十分钟之内让第一架战斗机起飞所有地战斗机要在十五分钟之内离开航母的飞行甲板。

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都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

雷少卿立即让参谋军官去下达了命令。

返航的战斗机有34架(两架在空袭硫黄岛的时候坠毁)。

平均一艘航母要在五分钟之内起飞17架战斗机。

而按照正常的起飞度五分钟内就只能起飞十架飞机而且这还没有算上紧急准备的时间。

不过雷少卿对舰队里的航空勤务人员有足够的信心。

在训练与之前的战斗中第一航母打击群地航母曾经在二十五分钟之内让96架战机升空而最好的成绩是22分钟。

也就是说平均一分钟内就有四架战机离开航母的飞行甲板!

九点过五分谈仁皓收到了杨士洪回来的第三封电报。

此时他派出去的战斗机群已经与日本轰炸机群遭遇了。

72架“秃鹫”

如同饿狼入羊群一般。

直接从25oo米的高度杀入了日本轰炸机群。

战斗打得很激烈谈仁皓让人将战斗机的无线电信号接到了舰队广播频道上而且杨士洪还充当起了前线“解说员”

就如同是坐在侦察机上的前线记者一样!

有了杨士洪的引导“秃鹫”

如虎添翼。

在接近了日本机群的时候72架“秃鹫”

分兵两路24架爬升到了45oo米的高度专门负责对付在35oo米高度上飞行的那些护航战斗机。

48架“秃鹫”

则在5海里后面以25oo米的高度飞行他们的目标是后面那些在22oo米高度上飞行的日本轰炸机。

战斗先在双方的战斗机之间爆。

24架“秃鹫”

突然从高空俯冲下来4o多架“零战”

措手不及立即就有6架拖着黑色的浓烟朝海面扎了下去另外两架则被密集的炮火撕得粉碎两名飞行员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

指挥这批战斗机的是第一航母打击群“太祖”

号航母战斗机中队中队长安士乐少校。

他已经拥有了6个击落纪录是帝国海军在战争中诞生的第一批王牌飞行员之一。

在上一次海战中他运气不好因为座机在第一场空战中就出了故障结果只打下了一架敌机其战果已经被中队里的另外两名飞行员过了。

这次他要扎住机会重新成为中队里的头号王牌。

在安士乐的指挥下8架“秃鹫”

分成了四个双机编队利用优秀的俯冲与爬升性能猛冲猛打把日本战斗机群驱散。

安士乐则带着另外16架战斗机分成了八个双机编队专门挑那些落单了的“零战”

下手。

可怜的日本飞行员大部分都是才从飞行训练部队里出来的其中有实战经验的屈指可数。

日本海军在之前损失了大量的优秀飞行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