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一节 潜力大爆发(3 / 4)
>
式战斗机能够提供给轰炸机的很少。
而沈飞的大部分动机制造能力用在了轰炸机上所以能够提供给海军战术轰炸机的动机数量很少。
可以说。
23年是海军航空兵(包括了战略打击部队)的春天随着新式战机6续服役以及大量的飞行员的加入帝国海军航空兵在这一年完全恢复了元气并且达到了鼎盛状态。
后来当太平洋上爆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时正因为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所以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海军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国海军舰队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特别是在新战舰的建造方面。
帝国海军几乎在这一年之内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战舰总吨位)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航母。
“长江”
级航母被证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
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战能力抗打击能力还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优秀。
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优秀海军也很快就现了“长江”
级航母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被总结出来之后。
都落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过小的舰体难以满足所有的要求。
结果“长江”
级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当时帝国有四个造船厂可以承建航母)海军就没有再下订单了要求四家造船厂立即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23年初就已经完成先确定的排水量(轻载如无特别说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时的轻载排水量)为2oooo吨。
海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这只比“长江”
级增加了3ooo吨而已性能提高并不明显。
三月份第二份设计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ooo吨海军仍然感到不满意。
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确定下来排水量增加到了32ooo吨满载时达到365oo吨。
海军采纳了这一方案并且要求迅完成设计工作尽快开始新航母的建造。
这种新航母被命名为“湖”
级。
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国海军对航母的重视了。
之前只有战列舰能用“江湖海”
来命名而从“长江”
号开始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这表明海军已经将航母当作了头号主力战舰。
设计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军对新航母的各项指标都很满意。
接着四家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工建造头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厂同时铺设了龙骨。
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须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在生产工艺熟悉之后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十个月(后来甚至达到了八个月一艘的水平)海军还在筹建另外两家造船厂争取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六艘航母(实际上后来四家造船厂各新建了一个大型船坞帝国海军可以同时建造八艘航母)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
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第九艘也就是“长孙无忌”
号也在六月完成了栖装。
从“长孙无忌”
号开始后16艘大型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5oo吨(满载时增加了2ooo吨)加长了五米将12o毫米高射炮改为了8o毫米高射炮(后期开始使用吓弹)其他防空火炮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整体防空战斗力加强很多。
另外战舰上的关键部位(特别是机舱)得到了更好的装甲保护增强了战舰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舰也在设计之中而新建造的“河”
级重巡洋舰(这又打破了帝国海军的命名规范)也在成批量的建造之中。
潜艇驱逐舰海上巡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