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十二节 校长的点拨(3 / 7)

加入书签

露出了疲软的一面。

如果没有这些潜艇恐怕唐帝国要想打倒日本至少得等到23年年底。

德国潜艇(唐帝国潜艇)的疯狂袭击最终改变了美国在战争中的立场。

22年上半年德国潜艇就在袭击中击沉了八艘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在美国注册的)同期唐帝国的潜艇也击沉了五艘美国商船。

按照《国际海事法》袭击这些船只就是在袭击美国。

结果在22年7月美国就差点因此参战。

22年7月底。

唐德美三方就大西洋与太平洋潜艇作战的问题开始谈判。

此时美国没有能力参战(美国国会不会因为商船遭到袭击而贸然参战不然在一战中美国就已经参战了)唐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上新的麻烦(唐帝国正在全力以赴的干掉日本而德意志帝国在顶住了英法联军的进攻之后还要挡住南面的意大利迎战东面的俄罗斯帝国)7月谈判差点破裂(22年时。

美国最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参战)结果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谈判最终在9月结束。

唐帝国与德国都做出保证不派遣潜艇进入美国一侧的航线袭击商船而美国也保证不向战区一侧派遣护航战舰所有向交战国运送物资的船只都不得悬挂美国国旗以避免擦枪走火。

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有利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潜艇一直在大西洋中线(以英国格伦尼治为零度西经32度)以东海域活动而这条看不见的界线也成为了英法商船队的生死线。

美国海军派遣地护航战舰只负责将商船队送到这里然后由英法的护航战舰接手。

而在这条线以东德国潜艇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任何一艘舰船。

到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23年中)之前英法损失了过一半的商船虽然当时英法国内的造船厂已经开足了马力在生产新的运输船(甚至为此取消了很多战舰的建造计划)以补充损失的商船可补充的度仍然远远跟不上损失的度。

到23年6月的时候英法虽然很快从美国拿到了大量的商船(大部分都是老旧的船只有的还是在一战之前建造的)但是英法两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美国在这个时候通过《租借法案》来帮助英法度过难关实际上就给了德国与唐帝国一个向美国宣战的理由。

结果唐帝国忍了下来德国也不可能单独向美国宣战。

《租借法案》对唐帝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唐帝国的海军已经在这个时候扳回了局面正在完成对日本的封锁唐帝国有足够的力量困死日本让美国的船只一艘都无法到达日本。

相反德国海军的公海舰队仍然没有能力挑战英法海军封锁英法就只能依靠潜艇而潜艇又只能对付商船美国的《租借法案》实际上就是帮助英法获得维持其生命线的商船让英法可以继续战斗下去同时也让德国失去希望。

“实际上我们已经阻止了德国一次。”

谈仁皓的领悟能力是强的从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中他已经摸到了门道。

“德国忍了好几个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掉了日本问题重点也正在向西转移德国才再次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大概德国也忍够了吧!”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可能阻止德国停止无限制潜艇战?”

郝东觉就没有这么快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了。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

“德皇肯定憋了很久而且德国肯定错误的判断了我们的实力。

现在他们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的目的就是要逼死英法争取先干掉法国把英国人赶回岛上去。

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大西洋上而是在我们这边!”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唐帝国与美国才是这场战争中的两大主角而德国的行为必然打破平衡到时候究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