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二十三节 美军发力(2 / 4)
>
到这一步,哈尔西也是孤注一掷的在动进攻了。
他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
将一切的赌注都押在了进攻上。
站在哈尔西地立场,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当时美国方面一直认为唐帝国只有第二特混舰队这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参加了战斗,第一特混舰队还在养伤(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除了“长江”
号遭到重创之外,经验不足的美军飞行员还将近中“玄宗”
号的那枚炸弹,误认为击中了“玄宗”
号)也正是如此,哈尔西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干掉了第二特混舰队,就算牺牲了第16特混舰队,还有第17特混舰队。
到时候。
第17特混舰队可以轻易的击溃唐帝国那支没有航母的特混舰队,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制海权,把唐帝国赶回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甚至还可以顺势拿下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
等到唐帝国第一特混舰队“痊愈”
的时候,“萨拉托加”
号与“约克城”
号也已经修好,就算用“企业”
号与“大黄蜂”
号来交换第二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美国海军在航母上仍然有四比二地优势,这足以保证战争初期的主动权了。
可以说,哈尔西并不笨,而且也不是表现得那么冲动。
他看清楚了这场海战的战略意义,才会顶住上级的压力,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在最后关头毫不迟疑的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到了进攻上。
当然,更幸运的是,他遇了一个“好”
对手。
雷少卿也并不差劲,当“隼”
式战斗机将那架美军的侦察机给揍下来的时候,他立即下令派出了侦察机,随后安排两个小队的战斗机立即升空,并且在三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各放了一个小队的战斗机。
所有轰炸机都在机库内做好出击的准备,只要侦察机回了消息,就立即让侦察机起飞,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得顶住美军的轰炸。
也许,雷少卿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舰队地大概方向(这是派遣侦察机的前提条件)他仍然坚持认为,敌舰队最有可能在东南方向。
其次是东面,只是因为那架美军侦察机在舰队东北方向上出现,所以才安排了四架侦察机朝东北方向飞行,而当时派往东南方向上的侦察机是2o架,而派往东面的侦察机是12架!
雷少卿这一番安排中最为正确的是,他让这些轰炸机都以最快的度飞行,并且在到达2oo海里(当时唐帝国情报机构已经得知,美军舰载机的极限打击半径就是2oo海里)的时候只做15分钟的搜索飞行。
然后立即返航(以最快的度飞行的话,“鱼鹰”
式侦察机也就最多飞这么远)这实际上为第二特混舰队争取来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极为重要的半个小时。
十点二十分,舰队里十四艘安装有雷达的战舰(六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八艘重巡洋舰)上的雷达全部启动,在舰队东面18o度的范围内进行广域搜索。
十点半,前出的雷达哨舰到达距离航母15海里的海域,这样舰队就可以多争取到五分钟地防空预警时间。
可问题是,前出地两艘重巡洋舰是在舰队的东南面与东面,雷少卿没有派遣雷达哨舰去东北方向。
更要命的是。
当时在舰队上空巡逻地四个战斗机小队中。
两个在东南方向上巡逻,一个在东面,只有一个小队的战斗机在东北方向上。
而东南方向上的战斗机至少需要十五分钟才能够赶到舰队的东北方向!
到十一点十五分的时候,“黄河”
号与“珠江”
号飞行甲板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