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三十九节 火力阻击(1 / 4)

加入书签

这次杀来的不是f4f,而是f4u。

按照美队的编号原则,仅从编号上看,f4f与f4u应该是一个级别,前后两种不同的改型,就如同“食雀鹰”

有甲,乙,丙等几种改型一样。

可实际上,两种战斗机并不是一个型号的,甚至不是一家制造厂生产的。

其编号的后缀“f”

与“u”

并不是改型的编号,而是生产公式的代号。

早在2o年(唐历)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现其航母携带的战斗机正面临性能落后的危险。

高(相对于当时那个水平)战斗机即将到来,而老实的战斗机迟早要被淘汰。

很快,海军就搞出了f2,但其性能让海军极为不满,展一种取代f2(其实早在f2研制的时候,海军就对这种战斗机不满了,因此几乎同时进行新一轮招标)的战斗机势在必行。

网…

在进行了公开招标之后,钱斯沃尔特公司使用鸥翼(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倒鸥翼”

的xf4u与格鲁曼公司的双放xf5f竞争,但格鲁曼公司还在继续研制单的xf4f。

在后期设计的时候,xf4f次采用了折叠机翼,这样可以大大缩小战机在航母上的存放空间,增加航母携带的战机数量,而且还可以携带更大的战机。

仅次一点,就让海军相中了f4f,并且很快就下达了订单,让格鲁曼公司尽快投产,以取代f2,成为海军航母载机的主力战斗机。

可实际上,f4f这种短小,肥胖的战斗机的性能并不出色,比起很多同期服役的战斗机都差多了。

特别是在日本的“零战”

服役之后,f4f的性能已显落后。

而唐帝国的“食雀鹰”

在性能上很接近f4f,而“秃鹫”

已经全面过了f4f,“隼”

更是比f4f优秀了很多。

当时。

沃尔特公司的xf4u在竞标中失败,但沃尔特公司并没有放弃。

从总体设计上来说,f4u实际比f4f好很多,沃尔特公司的工程师也坚信他们的战斗机才是最好的。

结果,沃尔特公司私人出资,继续开f4u,等待下一轮竞争,并且在这期间一直在尽力完善f4u。

沃尔特公司的这次赌博成功了。

f4f性能上的落后让海军要求获得更好的战斗机,这下,f4u的机会来了。

当初,f4u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座舱太靠后(为的就是装大功率动机)飞行员的视界特别糟糕,因此海军认为这种战斗机“太危险”

不适合在航母上使用。

在沉寂的这一段时间中,沃尔特公司做了大量的修改,甚至不惜换上功率更小的动机(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但当时配套的动机实际还没有研制成功)把位置前移。

并且修改了飞机前部的曲线,扩大了飞行员的视界,改善了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性能。

不过。

这些改善并没有完全成功,海军仍然这种战斗机不适合在航母上部署。

最后海军还是采购了f4u,不是将其部署到航母上,而是将其部署到了岸上机场,先提供给岸基航空兵,而不是舰载机部队。

f4u的性能是不会受到否认的,战争爆之后,美国海军也立即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面对唐帝国的“隼”

的时候,f4u是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战斗机,f4f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多少。

很快。

这些早期型号(使用了小功率动机)的f4u被转移到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场,开始与“隼”

争夺太平洋上的制空权。

这是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