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洋铁流 第四十二节 大敌来临(2 / 7)
的能力。
三是从一开始就留出雷达的位置,并且着重提高了防空火力,结果这一级重巡洋舰的防空能力达到了“李靖”
级在最初时的水准,可以说是当时帝国海军中防空能力最强大的巡洋舰之一。
第一特混舰队地编制并不算庞大,两艘航母,八艘巡洋舰,以及十六艘驱逐舰,总共也就二十多艘战舰而已。
但舰队的力量却很精干,几乎所有战舰都处于最佳状态。
在休整期间,舰队里的战舰还回港进行了定期的维护,有的战舰更换了磨损严重的部件(航母上的弹射器都换成了新的,弹射器是整个航母零备件中磨损最为厉害的了),更换了一些损坏地部件,几乎都达到了新战舰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舰队官兵的精力与士气都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休整了一个多月,官兵们都轮换得大到了休假的机会。
军官的探亲假平均二十天,而士兵的探亲假也平均有十五天。
对官兵来说,能够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得到探亲假,这对提高士气与斗志有着巨大的帮助,当然,这也减少了官兵的怨言。
谈仁皓修改了舰队的防空作战队列,由大型防空巡洋舰提供近距离掩护,重巡洋舰提供外围掩护这一点没有变。
在总结了实战中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后,谈仁皓对舰队防空队形做了一些修改,比如将驱逐舰加强到了防空阵型中来,用来弥补防空漏洞。
其次,各护航战舰之间的距离,与航母的距离都有所改变,力求尽最大可能的挥出舰队的防空力量。
战术的变化是基于技术的进步的。
最大的变化就是vt弹的正式服役。
“vt弹”
这个称呼实际上是美国人的称呼,唐帝队对其正式称呼为“电磁近炸引信弹药”
,作用原理是通过电磁波的谐振原理来激励一种特殊的引信,让炮弹在距离目标一定的距离之内爆炸。
这样,就算炮弹没有直接命中目标,爆炸产生的弹片以及冲击波仍然可以毁伤目标,达到增强防空力量的目的。
因为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唐帝国海军第一批装备的vt弹都是12o毫米口径的,8o毫米口径的vt弹要到25年中期才能投入实用,主要的问题就是电磁近炸引信难以装近8o毫米口径的炮弹里面,必须要缩小引信的大小。
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只是就几个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所以暂时还没有配备8o毫米高射炮使用。
vt弹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二战中最重大的明之一,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用非常明显。
之前,舰队防空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
12o毫米高射炮地射不高,而且转动率不大。
只能进行远程拦截,准确率就很低了。
而4o毫米与2o毫米高射炮又只能提供近距离防空掩护,这已经是生死关头了。
唐帝国海军引进德国88毫米高射炮技术展而来的8o毫米高射炮的性能介于12o毫米与4o毫米高射炮之间,虽然性能很先进,但是仍然存在着拦截效率低下的问题。
vt弹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极大的提高了12o毫米高射炮的拦截效率,在应用到8o毫米高射炮上的时候,更是极大地提高了防空作战的效率。
之前。
防空作战的关键是防空战斗机,只要敌轰炸机突破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突破舰队防空拦截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而投弹命中率在两成到五成之间,也就是说,敌机的总突破投弹率的总命中率在两成到四成之间。
这个命中率是相当惊人的,也就是说,如果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无法将敌机完全拦截下来的话,航母就几乎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