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洋铁流 第四十八节 扑朔迷离(2 / 4)

加入书签

飞机进去。

比如,当时唐帝国的“皇帝”

级的载机数量超过了100架,日本海军的“苍龙”

级达到了84架,美国海军的“约克城”

级则达到了108架。

而后来的航母携带的战机数量更多,唐帝国的“长江”

级标准载机数量是108架,可作战时一般会携带120架,“湖”

级的标准载机数量就达到了120架,而在实战中还创造了携带135架的纪录。

美国的“埃塞克斯”

级达到了120架,就连日本的“翔鹤”

级也超过了90架。

说直接一点,唐帝国,美国,日本在对航母的要求方面,打击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首先确保了航母的打击能力之后,再去设法提高别的性能。

而这也造成了一个客观问题,即这些航母都很“脆弱”

,特别是在战前设计与建造的航母都非常脆弱,战沉率相当高,而且抗风浪的能力非常糟糕,唐帝国与美国的航母都曾经被风暴吹掉过舰艏!

只是在战争期间,唐帝国与美国才认识到了航母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可两国采用的办法绝不是通过减弱打击能力来提高防御能力,而是通过增大排水量来提高防御能力,以及适航能力。

英国人对航母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英国海军就将航母的生存能力,特别是抵抗风浪的能力摆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

英国航母第一个采用全封闭舰艏,后来唐帝国与美国海军才陆续采用这一设计。

另外,英国海军的航母还是第一个采用全封闭机库的,直到战争结束,唐帝国与美国海军都没有采用全封闭机库,只采用了半封闭机库。

另外,英国的航母还是第一个采用全装甲飞行甲板的,而唐帝国与美国是在战争期间才采用这一技术的。

另外,英国航母的结构所占比重远比唐帝国与美国海军的航母高,这也算是一大特色吧!

英国人提高航母的适航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办法不是通过增加航母的排水量,而是通过减少打击能力,也就是载机数量来获得的。

直到战争后期,英国才开始建造排水量超过40000吨的航母。

这比唐帝国与美国海军落后了很多。

而在战争爆发之前,以及战争初期,英国海军航母的一个共同毛病就是。

比同等大小的其他国家的航母地载机数量都少得多!

在“鹰”

级之前,所有的英国航母地载机数量都在60架以下。

而且只有“皇家方舟”

号达到了60架,另外的都在45架之下,最少的只有27架。

如果用唐帝国海军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根本就不是舰队航母,甚至连小型航母都算不上。

要知道。

帝国海军地“山”

级小型航母的载机数量都有60架,而新建的护航航母的载机数量都有24架,而所有的舰队航母的载机数量都在100架以上!

这也正是英国航母的特色,即适航能力强,抗风浪的能力比其他国家的航母都要好,可航空打击能力却是最差的。

这不仅仅体现在了航母地载机数量上,而且还体现在了载机的质量上!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航母上地作战飞机还都是双翼机,而当时,唐帝国海军的舰载作战飞机的性能就已经足够的糟糕了。

可英国海军地更糟糕。

到24年的时候,英国海军已经计划为自己的航母换上更好的战机,可当时“海火”

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

英国人不得不从美国引进了f4u,用在了自己的航母上(也正是英国人在使用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