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九节 美国人的奇迹(2 / 4)
熟练工人来帮助修理航母。
最后,这导致第三批航母中的两艘建造周期延长了一个月,可这是很划算的,至少在25年初,美国海军还有两艘航母可以投入使用吧。
实际上,航母的建造与维修考验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一艘航母从小到螺丝钉。
大到弹射器,有上万种零件,由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零件组成。
不说别的,将这些零件分门别类,整理成册的话,都有上千页厚。
可以说,没有雄厚地工业基础,还真造不出航母来,至少造不出好的航母来。
比如说德国,“齐柏林”
号从设计到建造就花了五年时间,到现在还停在船台上。
波斯帝国在战前也就建造了几艘小型航母。
而法国这类的欧洲大国,到现在也没有把他们的航母造出来。
而当时,真正有实力大规模建造航母的就只有三个国家:唐帝国,美国,英国。
这其中,英国的航母与唐帝国与美国的航母很不一样,而且数量并不多。
所以,真正将航母摆在头号位置上的还是唐帝国与美国。
从双方建造航母的计划上,实际上也能够体现出两个国家地工业实力有多么的强悍。”
湖”
级航母是在第一次拨款就建造四艘,23年拨款建造8艘(后增到1o艘),24年拨款是12艘。
几乎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也开始拨款建造“埃塞克斯”
级航母,其中在23年的拨款就达到了11艘(实际就4艘),24年原先拨款2艘,在战争爆后改为1o艘,而25年的拨款达到了8艘。
也许这些数字会让人觉得造航母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的容易,可实际上这直接反映出了两个国家的雄厚工业基础,不说别的,造一艘航母需要的上万吨优质钢材这就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可以拿得出来的。
战场上,拼的是双方军人的意志,士气,斗志,以及战术的优劣。
在战场之外,拼的就是国家的总体实力,特别是工业与科技实力。
当战争需求提高到位的时候,很多平时根本就无法想像的事情都成了家常便饭,在大战爆之前,谁能预料到航母将主宰海洋,同时,谁又能想到,当国家工业机器全运转起来的时候,航母是几十艘的建造,而不像以往那样。
造几艘都觉得难以承受。
也许日本人更猖獗,但绝不可怕,日本没有基础,如果在第一场战斗中无法获得绝对性的胜利的话,那么日本就注定会失败。
美国不一样,美国参战前考虑了很多,参战的决定也很慎重,这从美国的工业调整上就能看得出来。
美国人也不狂妄。
很清楚地知道其与唐帝国的差距,所以在战场上一直表现得很谨慎,并不梦想着迅取胜。
这样的对手,而且还是有着强大基础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对手。
在两艘航母还在维修的时候,美国海军得到了第二份礼物,即由“克利夫兰”
级巡洋舰改造而成的“独立”
级轻型航母。
最先改造完成的“独立”
号已经在年底服役,而后两艘“普林斯顿”
号与“贝劳伍德”
号也将在三月之前服役,随后就将赶到太平洋战场,参加这边地战斗。
这一级航母的改造度远远过了唐帝国情报部门的估计。
美国海军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将“克利夫兰”
级轻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航母的。
在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
之后,“列克星敦”
号与“黄蜂”
号战沉。
另外的四艘航母全部带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