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二十六节 纠缠(2 / 4)

加入书签

甲弹的研制工作。

而且很快就有了结果。

实际上,23式穿甲弹上采用了大量的老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了装药量(仅18公斤),增加了炮弹的重量,并且采用了铜披帽。

披帽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炮弹在大着角的情况下不至于弹飞,仍然能够直线前进,穿透装甲,对穿甲能力并无多少帮助(这与几十年后的穿甲弹披帽不一样)。

而在试验中,23式穿甲弹在1o海里的距离上可以轻易地穿透42o毫米的高强度装甲钢板。

对44o毫米的装甲钢板的穿透率达到了七成左右,这个成绩已经非常的理想了。

这次,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上的主炮都用的是23式穿甲弹,没有用完的21式穿甲弹全被送到了后方去,准备用来做教学使用(实际上,后来很多都被用到了对地支援中,其1oo公斤地装药量完全可以当作高爆弹使用)。

严师琪对23式穿甲弹很有信心,“北卡罗莱纳”

级炮塔正面装甲也就16英寸(4o6毫米)厚,而“南达科他”

级的炮塔正面厚度虽然达到了457毫米,可其他关键部位也就最多4oo毫米左右,而且23式穿甲弹在1o海里的距离上有大概三成的可能性击穿45)毫米的装甲。

“广州”

号先炮击的就是位于美舰队最前面的“北卡罗莱纳”

号,从第四轮齐射开始,就将目标转移到了“华盛顿”

号上。

跟在“广州”

号后面的“昆明”

号从第三轮齐射开始加入战斗,最先炮击的也是“北卡罗莱纳”

号,从其第三轮齐射(总共第五轮齐射)的时候将炮口对准了“华盛顿”

号。

最后面的“贵阳”

号与“成都”

号则从第五轮齐射的时候加入战斗,而且一直在炮击“北卡罗莱纳”

号。

而此时两舰距离“北卡罗莱纳”

号在12海里之上。

一点四十八分,当第一批巨弹落下来的时候,“南达科他”

号上的金凯德立即注意到,那不再是2oo毫米的炮弹,而是4oo毫米的巨弹!

两种炮弹落在海里爆炸时产生的水柱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炮弹爆炸时出的爆炸声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下,金凯德紧张了起来,唐帝国的战列舰距离他们最多十四海里,可问题是,此时没有一艘战舰上的雷达现了唐帝国的战列舰!

急地不仅仅是金凯德,美军战舰上的所有官兵都很急。

雷达最多现11海里外的目标,可现在雷达上根本就没有敌战列舰的踪影。

那四艘巡洋舰倒是很清楚,可那四艘巡洋舰对战列舰够不成任何的威胁。

与巡洋舰对战,几乎就是在浪费宝贵的主炮弹药,最重要的是,唐帝国的战列舰到底在哪?

到一点五十八分的时候,“北卡罗莱纳”

号与“华盛顿”

号上的了望员都现了东南方向上的炮口闪光,可距离确实太远了,而且闪光的频率很低,根本就无法准确的测算出距离来。

金凯德也沉不住气了。

他一方面命令后面的巡洋舰编队跟上来,战列舰上的副炮继续对付那几艘巡洋舰,而主炮全都转移到了敌战列舰巨弹打来的方向,对准有炮口闪光的方向炮击。

同时,他还让舰队左转五度,尽量拉近距离。

也就是说,此时金凯德的六艘战列舰开始朝正南方向航行。

战场地另外一边,严师琪指挥地四艘战列舰的航向则是25度,双方的距离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快缩短。

严师琪很清楚这一点,他的战舰上的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