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中央之岛 第七节 各为其主(2 / 4)

加入书签

/p>

而在唐帝国的眼里,俄罗斯只能算得上是二号敌人,就算唐帝国在陆军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可这并不表示唐帝国会将俄罗斯当作头号敌人。

德国的头号敌人则是法国与英国,也不是俄罗斯。

从德国的地理位置上来讲,击败法国要比击败俄罗斯更有价值。

只要击败了法国,就可以迫使西班牙与意大利退出战争,而再往西就是孤悬海外的英国了。

到时候,德国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东进,与俄罗斯决战,而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西面出现危险。

因此,在战略排序上,德国首先要确保打败的是法国,稳定住西欧局面,然后趁英国与美国无法登陆欧洲大陆的时候,全面进攻俄罗斯。

因此,俄罗斯也只是德国的二号敌人。

在波斯帝国这边,北非战场,东地中海战场都要比高加索战场更重要。

因为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以及随后唐帝国陆军迅速推进了战线,实际上俄罗斯已经无力威胁到波斯帝国了。

而东地中海上,四国联合舰队对波斯帝国的海军有巨大的威胁。

北非战场上,意西联军对苏伊士运河的威胁也不小。

因此,波斯帝国更愿意在北非战场上投入重兵,守住苏伊士运河,并且在地中海上夺取制海权。

从这个角度讲,波斯帝国也不情愿在俄罗斯这边投入过多的兵力。

显然,三个国家都将俄罗斯当作了次要对手。

可问题是,俄罗斯夹在三国之间,是不得不解决掉的对手。

在德黑兰会议之后,虽然三个国家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却有着很多的问题。

实际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谁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谁来承担更大的损失与伤亡。

德国与波斯帝国都认为,唐帝国应该承担起对俄作战的大部分负担,毕竟唐帝国陆军是最强大的,且在其他方向上并没有沉重的负担,而德国与波斯帝国的陆军在其他战场上都有沉重的负担,因此不由唐帝国来挑这个重担,又由谁来承担呢?

唐帝国也并没有推脱掉这个责任与义务,唐帝国陆军也确实在对俄战场上承担起了主要的负担。

到25年初的时候。

唐帝国陆军至少面对七成地俄军,而在所有用来进攻俄罗斯的地面部队中,唐帝国陆军占了六成。

可问题是。

唐帝国同时还要承担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而太平洋战场是规模最大。

难度最大的一个战场,就算以唐帝国的国力,也难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与敌人进行决战。

此时,唐帝国还出兵北非,并且向德国派遣了远征军。

同时有这么多重担落在唐帝国的身上,显然,唐帝国也有充足的理由要德国与波斯帝国在对俄作战中有更好的表现。

这就是双方纠缠不清,相互扯皮的地方。

当时唐帝国希望德国能够在东部战场上投入至少250个师的兵力,波斯帝国则要提供150个师地兵力,可实际上,到25年初的时候,德国在东线战场上的投入不到150个师,而波斯帝国投入到对俄战场上的部队不到120个师,远低于唐帝国的希望值。

同期。

唐帝国投入到了对俄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了350个师,是唐帝国当时陆军总规模的五成以上。

实际上,在25年初。

德国陆军一共有足足550个师的兵力,其中一线作战部队有400个师,也就是说,德国还有250个师的兵力。

这就是德国人自己的小算盘了。

按照德国地计划,在唐帝国牵制住了俄罗斯的时候,他们将集中全力打败法国,准备在西欧战场上投入250个师的兵力,从三条战线上同时向法国发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