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中央之岛 第十四节 两强相争 封推第十九次爆发(2 / 4)
造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唐帝国。
这一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二是德国海军大西洋上的肆虐破坏让美国不得不用多的资源来建造商船,以保证向英法俄等国运送多的战略物资。
美国人建造商船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参战之后,开始采用标准化模式建造。
当时美国主要建造两种大型货轮,一是用来运送干货的,一是用来运送油水稻。
这两种标准商船分别叫“自由轮”
与“胜利轮”
,其标准载重量都是一万吨,而且所有的设计都确定了下来。
大批的预制件先工厂制造,然后送往船厂组装,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船厂的组装车间里,成百上千的焊工不分昼夜的忙碌着。
24年初,同类商船的下水时间是六个月,到三月,缩短到了四个月,到五月的时候缩短到了两个月,而到了24年年底的时候,美国船厂快的纪录是四天零十五个小时,用不到五天的时间就组装好了一条万吨级的商船,而其下水的时候,船体上的油漆还没有完全干透呢!
而24年六月,唐帝国建造一艘万吨级商船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即使是24年年底,这也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显然,商船建造方面,美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就如同这个国家的出现一样,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奇迹。
战舰的建造标准与商船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现唐帝国与美国也都采用标准化的流水线方式建造战舰,可战舰的建造速度仍然比商船差了很多。
不说别的,建造战舰用的高强度钢的质量要求就要比建造商船的钢材严格得多。
另外,战舰要考虑到受损后的生存能力,因此战舰的主体结构就必须全面加强,并且大范围敷设装甲钢板。
相反,商船的建造标准是以航行时可能遇到的风浪来制定的,另外,大批量建造的时候,能够少用钢材就得少用。
很多商船的甲板都是用木板拼凑起来的,而不是钢板。
另外。
建造期间,以及建成之后地验收工作都要严格得多。
这些都限制了战舰的建造速度。
虽然建造商船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地造船能力,但是却不可能准确的反映出一个国家建造战舰的能力。
美国因为战争的需要。
建造商船的能力已经是世界第一,可是其建造战舰的能力仍然唐帝国之下。
这也准确的反映出了两个国家战争中地不同需要。
美国需要承担东西两条战略运输线上的消耗。
特别是面对潜艇绞杀战的时候,商船的大量损失必须得到迅速的补充,不然随着补给线的崩溃,澳洲大陆,以及英法等国就势必崩溃。
相反。
唐帝国并不存这两个方面的压力。
对唐帝国来说,主要的海上航线就只有一条,即通过南洋进入印度洋,再走红海,东地中海到达东南欧洲的这条连接着波斯帝国与德国的战略运输线。
而这条航线上,绝大部分都岸基反潜巡逻机地掩护范围之内,另外,美国印度洋上活动的潜艇数量非常有限,没有敌国的舰队印度洋上活动,因此这条航线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地。
损失的船只并不多,唐帝国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的建造商船来弥补航线上的损失。
唐帝国花了多的力量来建造战舰,这正是唐帝国的需求。
德国海军一蹶不振。
波斯海军被牵制了东地中海的情况之下,唐帝国几乎要承担起所有的海上作战行动,不但要面对美国,还要面对英国。
甚至法国这样的二流海上强国。
结果可想而知,唐帝国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出一支至少可以与美英两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