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中央之岛 第四十九节 危机 封推第四十四次爆发(2 / 4)
战列舰,重巡洋舰的排水量又都偏小,难以改装成强大的防空战舰。
因此,美国政府24年中期又批准了第二批三艘(“塞班”
号,“波多黎各”
号,“萨摩亚”
号)的建造工作,为了使六艘该级战舰能够全部25年中期服役,美国政府还追加了一批拨款,以加快后三艘的建造速度。
当时,“阿拉斯加”
级是美国海军中除了“依阿华”
级战列舰(加强防空之后)为强大的防空战舰,而且速度达到了33节,完全可以伴随航母舰队作战,作为航母主要的护航战舰使用。
这与其初的设计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了该级战舰的几个极为严重的缺陷。
一是其高昂的造价,当时“阿拉斯加”
级大型巡洋舰的造价是“巴尔迪摩”
级重巡洋舰的两倍,而其防空作战效率却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其总体造价已经是“依阿华”
级战列舰的七成了,换句话说,造三艘“阿拉斯加”
的价格就可以造两艘“依阿华”
,而两艘“依阿华”
的综合作战能力肯定三艘“阿拉斯加”
之上。
导致造价高昂的原因出了巨大的排水量(作为防空战舰,这有点不划算)外,还有其高级指挥系统(初是作为巡洋舰领舰设计的,对指挥能力要求很高)。
这都导致战舰的成本高得让美国都无法承受。
这也是“阿拉斯加”
只建造了六艘的根本原因。
二是该级战舰过于强大的主炮火力。
当时12英寸以上的主炮几乎都只出现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上,没有任何巡洋舰需要使用这么大口径的主炮,甚至没有任何巡洋舰会使用10英寸以上的主炮,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也导致了战舰的成本增加)。”
阿拉斯加”
的防御能力连200毫米的穿甲弹都无法抵挡,而任何一个对手的巡洋舰都无法抵挡200毫米以上的穿甲弹,而任何国家的式战列舰都可以应付14英寸以下的穿甲弹。
换句话说,12英寸口径的主炮是上不上,下不下,没有任何的价值。
重要的是,这么大口径地主炮直接导致全舰排水量增加,导致成本增加。
而其主要任务中,主炮是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的,要来何用?
第三就是其排水量。
唐帝国第一种专业防空战舰“李靖”
级的排水量不到20000吨。
而后来出现地“瑞兽”
级也就22000吨。
实战已经证明,“李靖”
级与“瑞兽”
级都能够很好的完成舰队防空任务。
20000吨左右地排水量已经足够让战舰上部署大量的高射炮了,而再大的排水量实际上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因为任何一艘战舰上的防空指挥通道都是有限地,那么可以同时指挥的高射炮数量也是有限的,再增加高射炮的话。
也无法将所有高射炮的战斗力都发挥出来,还不如多增加一艘防空战舰划算。
实际上,这都是因为战舰初设计时的目的不是为了防空而导致的。
这些问题“李靖”
级上也存,比如240毫米口径的主炮也没有多少意义(这是后来“瑞兽”
级取消安装280毫米主炮的根本原因)。
不过,作为当时美国海军强大地防空战舰之一,“阿拉斯加”
级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地出现,使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不需要快速战列舰护航的情况下,第一次拥有了强大的防空能力。
不管“阿拉斯加”
级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