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怒海争雄 第三十三节 巨舰对阵(3 / 4)

加入书签

性的结果。

如果金凯德知道第三特混舰队已经赶来的话,他肯定会让七艘战列舰在一起行动,而不是分成两部分。

更不会想着去炮击塔古拉岛上的那两座唐帝国的机场。

这样,在交战之初,他就可以用七艘战列舰打对方的六艘战列舰。

优势是在美军手里,而不是在第三特混舰队手里。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也许现在就是第三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在考虑该怎么收场了。

其次就是双方战舰性能上的差距。

唐帝国建造了世界上最优秀地战列舰,从风帆时代开始。

数百年来,唐帝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舰,最好的火炮。

拿当时唐帝国与美国最厉害地战列舰来看,就足以知道两国在战舰建造方面的差别了。

“新省会”

级(第二批次开始)的最大排水量是485oo屯,而“依阿华”

级(改进后)达到了59ooo吨,整整比“新省会”

级多出了1万吨,而这其中除了结构重量之外,“依阿华”

级的主装甲重量肯定要多出数千吨。

可实际上,“新省会”

级地防御能力不在“依阿华”

级之下,一是“新省会”

级的关键部位更为集中,因此主装甲带的长度比“依阿华”

级短了十几米。

其次是“新省会”

级(第二批开始)动力系统的功率重量比更大,因此动力系统更为紧凑。

三是“新省会”

级采用的装甲钢质量明显好得多,所以可以用更薄的装甲起到同等的防御效果。

再看双方主炮的性能。

在“依阿华”

级之前,美军用的4o6毫米主炮的身管都只有45倍口径长度,而“新省会”

级后来用的是55倍口径身管的4oo毫米主炮。

4oo毫米与4o6毫米是同一个数量级的,而火炮的身管越长,就能给炮弹越大的初始度。

可炮管的长度是有限制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加工与生产工艺,还有炮钢的质量,炮膛内壁的处理工艺等等。

正是因为唐帝国在这方面有着技术上的优势,所以敢用4oo毫米主炮去对付美军的4o6毫米主炮。

而且,随着25式穿甲弹在25年年底交付海军使用,唐帝国战列舰主炮的威力提高了很大一截。

当然,两种战列舰最大的差别实际上是在炮瞄方面。”

新省会”

级都有完善的雷达瞄准系统,而美军在“依阿华”

级上的雷达炮瞄系统仍然不足以肩负起炮战的重任。

另外,“新省会”

级从第二批开始(第一批的两艘在大修时做了改进),换上了24米瞄准仪,其瞄准精度提高了很多,远过了“依阿华”

级。

除了情报,战舰性能方面的差距之外,实际上双方官兵素质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如果说常荐新对四艘新战列舰上的官兵素质很不满意的话,那么金凯德对四艘“依阿华”

级战列舰上的官兵素质就只能用“无语”

来形容了。

当时,在四艘“依阿华”

级战列舰上,一共才只有8oo多名有作战经验的官兵(全是从三艘“南达科他”

级上调派过去的),而这四艘战列舰一共有官兵74oo余人,其有经验的官兵不到九分之一。

而四艘第二批服役的“新省会”

级战列舰上一共有老兵27oo人,占到了四艘战舰总官兵的三分之一!

当时,金凯德没有去想这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而且这种纯理论与技术的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