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遥远的海 第十七节 处理战利品(2 / 4)
,德国海军的一艘潜艇可以换来至少15万载重吨的商船。
23年是德国潜艇战绩的巅峰期,平均一艘潜艇在被击沉前,可以干掉至少24万载重吨的商船。
24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18万,仍然高于22年。
而在25年的前三个季度里,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8万吨,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换句话说,德国的潜艇部队已经在与敌人打消耗战了。
而根据德国海军自己做的统计,如果交换比例无法达到1o万吨的话,那么潜艇破交作战的意义将极为渺小。
这不仅仅是德国潜艇的问题,也是整个德国海军的问题。
如果仅仅使用潜艇来破坏北大西洋的交通线的话,所取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舰队与潜艇配合,利用舰队拖住美英海军,分散其海军资源,更好的掩护潜艇活动。
所以说,这是整个德国海军的问题,而德国海军的舰队至今都无法打破英国海军的封锁。
同时,这也是整个德国的问题,虽然法国已经濒临失败了,但是只要英国还在坚持,那么德国就得提防着自己的后背。
德国总参谋部已经拿出了一个进攻英国的初步计划,整个计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将以战略轰炸为主,通过战略轰炸来摧毁英国的工业与军事基础设施,瓦解英国的抵抗能力与抵抗意志。
而第二阶段的行动就得在英国本土登6,可这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英国海军还存在,只要英国空军没有被打败,那么就不可能在英国本土登6!
实际上,要击败英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阻止美国继续向英国提供战略援助,切断北大西洋航线,让美国的船队无法到达英国。
战略轰炸可以摧毁英国的工业基础,可却无法摧毁英国人的海上命脉。
只要美国仍然在向英国提供战略援助,那么英国空军就不会被击败,英国海军也不会被击败,德国6军就无法度过那道狭窄的海峡,登上大不列颠岛。
而要摧毁英国的海上命脉。
就必须得动员海军,不仅仅是潜艇,还有舰队。
总结而言。
就是得先夺取制海权,然后再考虑击败英国的事情。
换个方向考虑。
只要夺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那英国就必然失败。
这就是德国海军的问题,以德国海军现在地实力,根本就不可能从英国人手里夺走制海权,甚至无法对英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霸权地位形成任何威胁。
就算现在英国海军地所有新锐战舰都去了南大西洋。
可德国海军的那两艘“俾斯麦”
级战列舰仍然在船坞里维修,而且短期之内根本就无法完成,德国海军的舰队连跨出丹麦海峡的能力都没有。
这也是雷德尔与邓尼茨两人都来到舟山的原因,德国需要唐帝国提供地援助,特别是唐帝国承诺的那些主力战舰。
雷德尔甚至暗中表示,德国海军可以从唐帝国购买战舰,即利用唐帝国的造船能力为德国海军建造战列舰,航母,重巡洋舰等主力战舰。
另外,德国海军也可以安排官兵到唐帝国来接受培训。
然后在唐帝国控制的地区,或者是唐帝国本土组织德国海军的远征舰队,而这支舰队将直接从太平洋出。
杀回大西洋,挑战英国海军。
“这些都已经得到了证实,德国相也已经表示,希望我们能够分陪一批造船能力出来。
为德国海军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他们会提供建造战舰,购买作战飞机,弹药物资,以及培训舰队官兵的所有费用,甚至愿意以国际贸易的结算价格从我们这里购买一支舰队。”
聂人凤叉起了双手,“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