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遥远的海 第二十七节 间谍案(2 / 4)
入核研究了。
在战败之前,日本曾经一度倾全国之力来展核武器,可最终并没有多少结果。
在工业基础被摧毁了的前提下,更不可能搞出任何成果来。
也就在日本新军控制了本州岛之后,唐帝国的情报部门获得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地核武器研究计划资料。
这是当时的绝密资料,唐帝国也因此初步掌握了日本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内取得的进展。
可以说,这是刺激唐帝国加开核武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当时唐帝国获得的情报来看,日本在战败之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核反应堆的设计,而且正在准备开工建造。
而在同期,唐帝国的核物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也就是说,连日本这样的国家都走在了唐帝国的前面。
更让唐帝国感到危险的是,已经有一批日本的核物理科学家被转移到了美国去,而且,这些科学家很有可能正在帮助美国研制原子弹!
也许这些日本科学家给美国的原子弹计划带来的帮助并不是很大,毕竟美国也有不少的核物理学家。
可很明显的,以美国的国力,如果要研制原子弹的话,那么进度肯定比日本快很多。
也就是说,美国正在努力的制造原子弹。
这才是让帝国感到最为害怕的地方,如果让美国先制造出了原子弹的话,那么战争的结果很有可能改变,至少,这也将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进程。
当谈仁皓看完这份文件的时候,他也很是震惊。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开这种全新的武器,而且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新武器将给战争带来彻底的改变。
那么,帝国在这方面到底走得有多快,走得有多远,是领先对手,还是落后于对手呢?
“这是我才拿到的‘盘古计划第二份文件给了谈仁皓,“之前,我也不是很了解帝国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也一直很担心,直到了解到这份计划的时候,我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听到校长这么说,谈仁皓立即接过了文件,然后迅地看了起来。
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帝国并不比任何国家都落后。
爱因斯坦是在一战前提出相对论的,而且在一战前就已经通过观察证实了相对论的正确性。
而当时。
帝国地科学家只是晚了两年多就推导出了质能守衡公式,并且立即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世界上最主要的五个原子物理实验室中,唐帝国就有三个。
分别在广州理工大学,江南理工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
而当时。
世界上至少有三成地原子物理学家是帝国的科学家。
从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在理论研究方面,帝国地科学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在战争爆之前,就已经有帝国的科学家提出制造核武器的设想,而当时最主要工作还集中在寻找合适的链式核裂变原料上。
而这就需要进行大量地理论研究。
以及实验,更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这也正是帝国科学家幸运的地方,在战争爆之前,帝国政府一直在资助各大学的重点实验室,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工作,而这其中,三所原子物理实验室就是重点资助对象。
战争爆之后,帝国率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坐核反应堆,在21年底就开始动工建造。
当时,没有任何人对制造核武器有绝对的把握。
而且相关的所有研究都是空白。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得从最基本的阶段开始。
再加上在战争初期,帝国必须要将更多的力量集中投入到战争中去。
所以对核武器地研究工作并不是很重视。
更主要的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