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遥远的海 第三十三节 资本(3 / 4)
完全一样。
所以其维修进度也不一样。
另外,“广州”
号,“贵阳”
号还将做中期大改,这次两艘战列舰都将按照第二批次的标准进行改进。
包括更换输出功率更大的锅炉,加强装甲防御,换句话说,这两艘战列舰在完成了改造与维修之后,将完全达到第二批次的性能标准。
另外“南昌”
号的舰艏被撞掉,所以需要安装新的舰艏,这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花费的时间肯定不少。
而其他两艘战列舰也都遭到了重创,需要的维修时间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在维修期间,这五艘战列舰都针对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改进,比如加强了战舰水线以下部位的结构强度,优化了后部水上飞机平台的设计,将水上飞机燃料库转移到了水平甲板之下。
另外,还加装了一些新研制出来的新装备,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安装了帝国海军第一种正规炮瞄雷达,提高了战列舰的夜战能力。
最先完成维修的是“南宁”
号与“长沙”
号,这两艘战列舰在十二月中旬就已经开始进行初期海试了,而且还在海试期间试射了25式穿甲弹,证明了25式穿甲弹的威力过了美国海军战列舰最好的穿甲弹(用被俘获的“威斯康星”
号做了对比实验),达到,甚至过了海军的预期要求。
“南昌”
号的维修工作也在12月下旬的时候完成,而“广州”
号与“贵阳”
号的维修工作已经完成,只是改进工作还没有结束,大概需要持续到26年1月初才能结束,而正式服役的时间将在1月中旬之后了。
除了这些受损战舰的维修与改进工作之外,当时还有一批很重要的“改进”
战舰服役,这就是第二批六艘“山”
级小型航母在十二月上旬都完成了海试,计划在26年1月初服役。
第一批服役的六艘“山”
级小型航母已经战沉了四艘,另外两艘也跟着姜仲民去了南大西洋。
当时,帝国海军一共计划分三批改造第二批的六艘原本计划在25年1o月份就加入海军,可改造进度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服役时间延迟到了年底。
小型航母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置疑,美国海军的九艘“独立”
级小型航母已经全部战沉,而帝国海军之前投入实战的四艘小型航母也都无一幸免。
因此,很多人开始怀疑小型航母存在的必要性,这些容易被击沉的小型航母肯定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虽然舰队航母受到攻击后也很容易失去战斗力,但是却往往能够坚持着返回港口。
比如,“高邮湖”
号航母就先后被炸弹,鱼雷,以及潜艇射的重型鱼雷击中,最后还是挣扎着返回了港口。
这与被击沉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时,已经有人提出,完全没有必要再改造小型航母了,保证更多的舰队航母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山”
级小型航母的改造工作早就已经确定下来,而且经费都已经划拨到位了,所以海军没有取消该级航母的改进计划。
只不过,这些航母再也不会前往一线战场,按照海军当时的计划,小型航母的主要用途就是在后方为6战队提供空中支援,并且为登6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不参加舰队决战。
也正因为如此,海军没有把这六艘小型航母划给任何一支特混舰队,而是单独留了下来,将视情况决定其具体安排。
除了这六艘小型航母之外,在26年的经费预算中,还有一笔专款用来展“护航航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