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绝地反击 第二十四节 恐惧(2 / 4)

加入书签

过坎宁安,他肯定选择撤退,只要能够与第一特混舰队会合,或者是进入第一特混舰队的掩护范围,到时候再与坎宁安决战也不迟,在第一特混舰队的支持下,就算是坎宁安有二十艘战列舰,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同时,远在“洪泽湖”

号航母上的谈仁皓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即怎么掩护第三特混舰队逃回来,然后再寻找机会去对付坎宁安。

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天气,而是在他与常荐新之间隔着马达加斯加岛,而马达祭祀家岛是非洲第一大岛,其面积过了唐帝国的大部分省份,而这就导致第一特混舰队在不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更多的支持!

当时,谈仁皓手里唯一的优势就是才装备的新式战斗机。”

金鹰”

的性能比“隼”

提高了一个档次,其中巡航能力就提高了不少。

从训练中的测试来看,在以最佳经济度飞行的情况下,“金鹰”

在不携带外挂副油箱的时候,可以飞行大概11oo海里(这与出厂时的标准性能是不一样的,那是理想状态),而在挂一具大型副油箱的时候,其最大航程达到了15oo海里以上。

可问题是,在实际使用中,战斗机不可能一直以最佳经济巡航度飞行,而且一些不可控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到战斗机的航程。

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金鹰”

在外挂一具大型副油箱,预留2o分钟的空战用油,以及在返回舰队时可以盘旋15分钟的余油的情况下,其作战航程达到了9oo海里。

而在同样指标下,“隼”

的作战航程只有75o海里不到,而且大多数时候得控制在65o海里以下。

从这一点上来看,“金鹰”

的实际巡航能力比“隼”

提高了近五成,这可以说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进步了。

相对而言,同期换装的新式“射水鸟”

与“海雕”

的巡航能力就差得多。

其实,当时海军也没有对舰载轰炸机地巡航能力有过高的要求。

3oo海里的极限打击半径已经过了美国海军地轰炸机,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航母的作战距离在2oo到25o海里之间。

出现极端情况地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最主要的是。

当时海军没有合适的轰炸机。

而经过改进的“射水鸟”

与“海雕”

的极限打击半径与之前地型号并无太大的提高。

在测试时,理想打击半径也就达到过37o海里,而在作战时,一般会缩短这个距离,能够达到32o海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舰队在制订航空兵的打击要求时。

是将这个距离限制在3oo海里以内的。

换句话说,在隔着马达加斯加岛的情况下,谈仁皓只能在天亮后安排战斗机去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如果到时候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已经与第三特混舰队交火的话,那他根本无法出动轰炸机去支援第三特混舰队。

当然,谈仁皓也准备了备用方案。

他让郑冠华制订了轰炸计划,如果必须要出动轰炸机的话,他就只能让轰炸机出。

而这些轰炸机是不可能返回舰队的,因此,他只能让郑冠华告诉飞行员,在返航的时候前往水上飞机活动基地。

在海上迫降,飞机损失了没什么,舰队返回科伦坡就能得到补充。

只要飞行员能够回来就行,而且第一特混舰队的飞行员也不是头一次在海上迫降了,在以往地战斗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类似的情况了。

几乎所有飞行员都有迫降的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