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绝地反击 第四十八节 荣誉与骄傲(2 / 4)
拦截即将到达的唐帝国舰队,而在受挫之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还可以前往澳洲,从澳洲南面进入太平洋。
当然,这些问题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当时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补给情况,战舰在没有足够的燃料时,肯定无法执行任何长距离奔袭行动,而这也是限制舰队活动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可问题是,坎宁安在当时的指挥中确实犯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在第一次与第三特混舰队遭遇的时候,他有足够的实力优势,当时他手里有十一艘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而第三特混舰队里只有五艘战列舰而已。
虽然实战证明,唐帝国的“新省会”
级战列舰的性能比当时任何一艘英法主力舰都要强大得多,火力,装甲,度,乃至雷达等等方面都要好出不少。
可十一艘主力舰打五艘,就算是性能上有所差距,坎宁安仍然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这次战斗爆了的话,恐怕第三特混舰队就彻底完蛋了。
接着,在第二次遭遇的时候,坎宁安仍然有本钱把第三特混舰队拖下水。
不过事实也证明,他选择逃跑是正确的,如果他当时不逃的话,在天亮后,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就将把英国远征舰队给彻底葬送掉,他连回到开普敦的机会都没有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唐帝国舰队南下后,坎宁安为什么要在圣赫勒拿湾里躲了三天,在这三天中,他不但没有主动出击,寻找决战机会,也没有主动撤退,返回拉各斯。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选择主动出击的话,也许还能有所收获,就算最后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可他也至少能够干掉唐帝国的一些战舰吧。
相反,如果他主动撤退的话,三天的时间,足够舰队到达黄金海岸附近了,就算以巡航度前进,也早就逃出了唐帝国舰队的打击范围,根本就不会遭到打击。
那么,为什么坎宁安没有选择出击或者是撤退,而是在圣赫勒拿湾浪费了三天的时间呢?
有人为坎宁安找了理由,比如战舰的状况不允许坎宁安与敌主力舰队决战。
当时,三艘“英王乔治五世”
级战列舰都有问题。
其在服役后就毛病不断的四联装主炮炮塔地转动机构又出来“捣乱”
了。
法国远征舰队里的四艘战舰的状况也都遭到地不能再糟糕了,其中两艘“敦刻尔克”
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还出了问题,最快度只能达到24节。
更糟糕地是。
当时英国舰队的三艘航母的升降机都有问题,而且在此之前。
原本配属与航母的轰炸机已经转移到了岸上去支持开普敦的防御了,而留在航母上地战斗机数量也不是很多,三艘航母上的战斗机加起来才6o多架,根本就无法有效的掩护舰队。
也正是这些问题,导致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战斗力打大折扣。
根本就无法与唐帝国舰队决战。
后来,甚至有人利用当时留下来的一些战斗报告,借助电脑技术对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情况做了模拟,而电脑模拟得出的结果是,在坎宁安率领舰队到达圣赫勒拿湾的时候,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战斗力大概只有出征时的五成左右,这甚至比不上唐帝国地第三特混舰队!
英法两国舰队司令官的分歧也是个严重问题,从战后得到的资料来看,歌德福伊当时就准备强行冲破英国远征舰队的封锁,离开圣赫勒拿湾。
单独北上返回拉各斯。
而且,当时双方舰队之间已经出现了小冲突,几艘法国的驱逐舰在强行突围的时候差点就与英国的战舰相撞。
在这个时候。
坎宁安也肯定处于慌乱之中,一方面要提防敌人地突然打击,另外一方面还得防止法国人逃走,可想而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