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宣传强化,凸显联盟优势(1 / 2)

加入书签

林晚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屏幕上的红色警告仍在滚动。她没有点击断连,也没有关闭窗口,而是缓缓收回手,转头看向控制台另一侧的通讯面板。

“苏悦。”她的声音很稳,“把市场组的人叫到临时会议室,十分钟后开会。”

系统警报还在后台运行,但她已经不再盯着那条进度条。技术防线可以修补,可人心一旦动摇,再完整的数据也无法挽回信任。她走出科研室,走廊灯光映在脸上,脚步没有停顿。

十分钟后,市场团队六名成员已围坐在会议桌旁。投影仪亮起,显示着过去十二小时内的舆情趋势图:质疑声量虽有回落,但主流社交平台的话题热度依旧被“实验风险”“数据造假”等关键词占据。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林晚站在前方,目光扫过每个人,“第一,公众不信我们;第二,他们更愿意相信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谎言。”

有人低头记录,有人皱眉思索。一名年轻女策划开口:“我们准备了三套方案,分别是成果展示、第三方背书和用户见证。但……现在发正面内容,容易被当成公关洗白。”

林晚点头:“所以不能只讲结果,得让人看到过程。”她走到投影前,调出一段视频——是昨晚测试成功时的画面,老研究员摘下眼镜揉额头,主程序员靠在椅背上闭眼喘气,苏悦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

“就用这个。”她说。

“可是……”另一人迟疑,“这些都是内部影像,没经过授权发布,会不会有合规风险?”

“我会签字担责。”林晚语气平静,“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场完美的宣传,而是一次真实的呈现。他们怕我们隐藏什么,那我们就打开所有门。”

会议结束前,她单独留下那位提出“员工日记体”的年轻策划。房间清空后,林晚看着对方眼睛,轻轻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一瞬间,她看到了那个深夜加班的场景:办公室只剩一盏台灯亮着,老研究员一边输液一边核对参数,手边放着家人寄来的药盒,上面贴着便签:“按时吃,别熬太晚”。镜头外,这名叫李冉的策划正悄悄录下这一幕,犹豫要不要发朋友圈。

能力收回,林晚没说话,只是把一份加密文件递过去:“这是昨夜修复全过程的日志摘要,加上你拍的那段视频,剪成一分半钟的短片。标题不用设计,就叫《他在改代码的时候,想着回家》。”

李冉怔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

当天下午三点十七分,系列短片第一集上线。发布渠道并非主流平台,而是几家高校科技论坛和行业垂直社区。同步推送的还有一份公开的技术白皮书节选,附带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时监测接口链接。

起初响应寥寥。四小时后,一条转发帖突然引爆讨论区:“你们看那个穿灰衬衫的老头,我认得他,十年前评审会上怼过某大厂cto,说他们算法压榨骑手,后来被封杀三年。”

评论迅速翻上千条。有人扒出老研究员早年发表的论文,发现其中多项理念如今已被纳入国家标准草案;也有人对比视频中出现的设备型号,确认其与市面上某垄断企业产品存在代际差距。

晚上八点,短视频平台开始出现搬运内容。凌晨两点,#吃降压药的工程师#登上热搜第七位。凌晨五点,话题阅读量突破四千万,多家独立媒体主动联系联盟,请求安排深度访谈。

林晚是在早晨六点二十三分收到苏悦的汇总报告。她坐在办公室,窗外天色微亮,终端屏幕上舆情曲线呈陡峭上升态势,负面声量占比从昨日峰值的百分之六十八降至三十九。

“法务组刚通过紧急授权,允许扩大素材使用范围。”苏悦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另外,三家地方电视台想做专题报道,问我们能不能开放工地参观。”

“答应。”林晚说,“挑两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