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声誉守护,市场多管齐下(2 / 2)

加入书签

缓缓下行。两个小时前高居榜首的恶意话题,排名持续下滑。

但她知道,这只是表象。

真正的较量不在明面。

她调出后台流量监测模块,重点查看那些未被主流平台收录的小型论坛和社群。在那里,新的叙述框架正在成型——不再是粗暴的“数据造假”,而是更隐晦的“技术垄断”“资源倾斜”。语言更加理性,逻辑更具迷惑性,明显出自专业操盘手之手。

这才是对手真正想打的仗。

她起身走到墙边的操作台前,输入权限密码,调取上一章结尾时调查小组传回的照片。那个新发现的线路接口,朝向确实对准东侧变电站。而根据厂区电力图,该方向恰好能覆盖周边三个主要通信基站的信号盲区。

她盯着照片看了几秒,随即打开加密通讯频道,接通调查小组领队。

“你们拍下的接口编号是多少?”

“c-7-4-9。”

“记住这个编号。”她说,“接下来二十四小时,每隔两小时派人巡查一次,不要靠近,也不要触碰,只确认它有没有被移动或遮挡。如果有任何变动,立刻上报。”

“明白。”

通讯切断后,她回到主控大屏前,将c-7-4-9编号录入风险预警系统,设为一级关注对象。与此同时,她同步将该信息推送给科研组,附言:“请核查该位置是否可能成为外部信号注入点,尤其注意低频段干扰可能性。”

做完这一切,她终于坐下。

大厅灯光偏冷,映在她脸上是一片静色。屏幕上的趋势线继续向下收敛,两条折线如退潮般分离,正向声量逐渐占据主导。有人低声说了一句“稳住了”,引来周围几人点头。

林晚没有回应。

她打开私人终端,翻到一条未发送的草稿。那是她昨晚写下的应急预案——一旦舆论反击见效,立即启动第二阶段反制:公开赵铭名下公司近三年异常交易记录的部分证据链。这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起诉材料,但足够引发监管关注。

她盯着那行文字,迟迟未按发送键。

不是犹豫,而是等待。

时机还没到。

她关闭草稿界面,转而调出市场团队今日所有行动的日志汇总。逐条核对完毕后,她在最后一条记录下方标记“可控”。

就在这时,大屏右下角弹出一条实时警报:某个曾被封禁的造谣账号突然重新上线,发布了一段音频片段,声称掌握“联盟内部会议录音”,内容涉及“人为制造系统故障以博取同情”。

林晚站起身,目光锁定屏幕。

音频尚未传播开,但已有两个中立科技博主转发询问真伪。

她立即接通技术组值班员:“立刻鉴定这段音频的声纹和背景噪声特征。我要知道它是不是拼接的,以及原始录制环境在哪里。”

“是。”

她又拨通公关组:“准备回应模板。如果确认是伪造,两分钟内发布技术鉴定报告;如果是真实片段……”她停顿半秒,“那就说明我们内部有人泄密。”

话音落下,她走向监控墙,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划过,停在那个重新上线的账号Id上。

大厅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持续响起。

五分钟后,技术组回传初步结论:音频背景中存在极细微的电流嗡鸣,频率与联盟总部任何会议室都不匹配,反而接近废弃厂区配电间的老旧变压器。

林晚眼神一凝。

她抓起通讯器,快速拨通调查小组。

“听着,”她声音压低,“马上去c-7-4-9接口所在位置,确认有没有设备正在运行。不要开灯,不要靠近,用热成像仪扫描周围三米范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