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武力初成,科研新器展锋芒(1 / 2)
内网Ip的连接请求在屏幕上停留了不到两秒,林晚的手指已经划过验证界面,将该信号源隔离至镜像沙箱。她没有点开详情,也没有下令追踪,只是低声对通讯频道说:“记录特征,不回应。”
三分钟后,科研组长从实验室传来消息:那个Ip并未携带攻击载荷,而是一个被动信标式的唤醒信号,格式与此前潜伏模块的通信协议高度相似。它不是来入侵的,是来确认“我们是否还在运行”。
林晚站起身,走向科研室通道。走廊灯光平稳,她的脚步也稳。昨晚的清查已切断所有可疑设备的接入权限,指挥中心进入全封闭运作状态。现在每一台终端都经过电磁屏蔽检测,每一次操作都有双人核验。他们不再依赖信任,而是依赖规则。
科研组长正在主控台前调取最新一轮测试数据。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抬头看见林晚进来,没说话,只是把屏幕转向她。
“‘棱镜·破晓’最后一次压测完成。”他说,“模拟攻击复现了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敌方使用的全部低频渗透模式。系统在0.28秒内完成识别、溯源和反向干扰,误差范围低于千分之三。”
林晚扫了一眼数据流。攻击节奏、协议变形、跳转路径——全都和她记忆中的三次入侵完全一致。不同的是,这一次,“棱镜·破晓”不仅拦截了数据包,还顺着伪装层一路逆推,锁定了三个曾被用作中继的废弃服务器节点。
“稳定性呢?”她问。
“核心算法通过了七轮压力测试,未出现逻辑崩溃或误判。”科研组长顿了顿,“但我们没在真实环境中验证过它的反击能力。一旦启用,等于向对方暴露我们的反制手段。”
林晚走到另一台终端前,调出陈远的脑波分析报告。那组17.3hz的低频信号仍在排查中,目前怀疑来源是某款骨传导耳机的驱动芯片。敌人用人的意识做跳板,比任何技术漏洞都更难防范。
她闭了闭眼,集中精神。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视线落在科研组长脸上,三秒后,她收回目光。他心里有担忧,但不是退缩。那是一种技术人员面对未知变量时的本能谨慎,夹杂着一丝隐秘的期待——他想看到自己亲手造出的东西真正发挥作用。
“你相信它能咬住源头?”她问。
“我相信逻辑。”他说,“它不是靠猜,是靠对方留下的痕迹。只要他们再出手一次,就会留下新的链路。”
林晚点头。敌人不会停手。上一次的匿名帖只是试探,逼他们暴露应对方式。而现在,真正的攻击还没开始。
她调出作战授权界面,输入个人密钥,签署指令。
“命名‘棱镜·破晓’,接入一级响应序列。授权范围:自动拦截高危协议,启动反向追踪,执行有限干扰。”
科研组长愣了一下。“有限干扰?你不打算彻底瘫痪他们的节点?”
“我们现在要的不是胜利。”她说,“是要让他们继续动起来。如果一次反击就让他们消失,我们就永远找不到b-7背后的主控中心。”
她转身看向大屏。上面正滚动着最新的网络活动热图。城市的数据流如常运转,但在表层之下,某些节点正以异常频率闪烁——那是伪装后的信号跃迁痕迹。
“他们以为我们在防守。”她说,“但从今天起,我们要让他们感觉,每一步行动都在被窥视。”
命令下达后十分钟,系统完成部署。“棱镜·破晓”的标识出现在主控界面左上角,一个静默的三角形图标,代表待命状态。只要侦测到符合预设特征的攻击行为,它将自动激活。
林晚回到指挥席,指尖轻敲桌面。她知道敌人会再来。他们必须来。因为只有持续运作的系统才会暴露更多破绽。
凌晨四点二十三分,警报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