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科研突破,防御装置初成型(1 / 2)

加入书签

监控屏幕上的红斑仍在缓慢扩张,但林晚的目光已经从那片吞噬一切的区域移开。她盯着通讯终端右下角跳动的时间数字——距离调查小组进入废弃管网已过去四十一分钟,信号断续,坐标停滞在第七段接口处。没有进一步消息。

她站起身,操作台前的椅子发出轻微摩擦声。苏悦立刻察觉她的动作,“你要去哪?”

“地下实验室。”林晚摘下耳麦,声音低却稳定,“科研组最后一次汇报说原型机通电失败,能量回流烧毁了两块主控板。他们没提是谁的责任,但语气不对。”

苏悦没拦她,只是迅速调出通道权限记录,“我给你开最近的应急通道门禁,别走主电梯,电力不稳。”

林晚点头,转身走向侧廊。脚步刚迈出去,又停了一下,“如果北城区变电站开始共振,立刻切断民用供电线路,优先保医院和地铁通风系统。”

“明白。”

地下三层的临时实验室原本是城市维护设备存放区,如今被隔成三个功能区:设计区堆满图纸和电路模型,测试区架设着独立电源与模拟器,组装区则是一排工作台,几名技术人员正低头焊接元件外壳。空气里有金属加热后的气味,还有淡淡的焦痕味。

科研团队负责人老陈站在测试台前,手里捏着一块烧焦的电路板,眉头拧成一团。看到林晚进来,他没说话,只是把板子递了过来。

“第三次了。”他说,“每次加载到百分之六十能量负荷,缓冲层就撑不住。我们换了三种材料,谐振膜效果最好,但相位差还是没解决。”

林晚接过板子,指尖划过烧蚀的纹路。她没再追问过程,而是直接问:“你们现在用的是几号设计方案?”

“二点七版。结构简化到底了,能拆的都拆了,只剩核心吸收模块和散热外壳。”

她走到设计台前,扫了一眼摊开的草图,“为什么还在用双极导流?单向释放更稳定。”

“怕能量积压反冲。”旁边一名年轻研究员抬头解释,“之前有过案例,定向排放导致局部过载,炸了半间实验室。”

林晚没反驳,而是拿起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一条斜线,“不是完全排放,加个泄压阀式通道,让多余能量导向接地环。你们库存里应该有铜箔卷,绕三圈就行。”

老陈盯着那条线看了几秒,忽然转身翻找材料箱,“试试看。”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没人再说话。林晚坐在角落的操作椅上,闭眼养神,但耳朵始终听着那边的动静。焊枪响了三次,新的电路板被装进测试舱,电源接通。

“准备加载。”老陈按下启动键。

模拟器开始运行,屏幕上波形缓缓上升。百分之三十,平稳;百分之五十,轻微抖动;到了百分之六十,所有人屏住呼吸。

波形震荡了一下,随即趋于平稳。

“过了!”有人低声喊。

林晚睁开眼。测试舱内的装置外壳微微发烫,但内部指示灯显示正常运转。她走过去,伸手贴在金属表面,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再试一次,加载到百分之八十。”

“这太冒险了,万一……”

“我们没时间等完美结果。”她说,“它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第二次测试开始。这一次,波形升得更慢,但在接近临界点时,泄压通道成功分流了部分能量,主模块电压保持稳定。持续运行三分钟后,系统自动切断电源,提示测试通过。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几秒钟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掌声。

老陈抹了把脸,声音有些哑,“成了。抗能防御装置,基础功能验证完成。”

林晚没笑,而是立刻问:“最快多久能出第一批?”

“五百台的话……生产线要重新校准,模具也要调整,至少六小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