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危机升级,海外攻势初显现(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还不切断外部接口?”财务主管率先开口,“继续放任这些请求进来,迟早会被撞开。”

“断了接口,等于变相承认系统失守。”科研组长反驳,“而且一旦停摆,反而会给市场更大恐慌。”

“我觉得应该先锁定攻击来源。”安保负责人语气谨慎,“至少搞清楚对方是谁。”

林晚听着各方意见,没有插话。她再次凝神,目光透过摄像头,短暂捕捉每位发言者的神情变化。

财务主管说话时右手无意识摩挲左手腕,内心焦虑源于昨日家庭会议上妻子提出要转移资产;科研组长语速比平时快半拍,是因为担心上次模型漏洞还未彻底修复;安保负责人则频频低头查看手边文件,显然手中情报并不足以支撑判断。

这些人不是不想战,是不知道该怎么打。

林晚打开共享界面,将三组数据并排投出:攻击频次曲线、汇率波动图、舆情扩散热力图。

“你们看到的是三个独立事件。”她说,“我看到的是一次协同作战。”

画面中,三条原本分散的趋势线在同一个时间点骤然拉升。

“他们用金融操作制造不安,用虚假信息放大恐惧,再用技术攻击逼我们自乱阵脚。”她停顿一秒,“这不是试探,是宣战的第一枪。”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机制。”她下达指令,“所有关键岗位实行二十四小时轮值,权限审批层级暂时冻结,统一由指挥中心直管。从现在起,任何对外信息必须经我确认后方可发布。”

没人再提出异议。

会议结束,各线开始执行。林晚靠回椅背,视线落在主控屏左上角的倒计时框——那是她手动设置的攻击间隔统计器。自第一次警报响起后,每隔十七分钟,就会有一次新的高强度入侵尝试。

规律性的节奏让她意识到,对方在等待。

她在平板上新建文档,输入四个字:“海外攻势”。接着列出目前已知的攻击路径、时间节点、关联特征,并标注出尚未解释的疑点:为何选择这三类系统作为突破口?为何每次攻击都控制在临界值以下,既足够引起注意,又不至于真正突破防线?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在观察反应模式,为后续全面打击做准备。

苏悦这时重新出现在门口,手里仍握着平板。“首轮声明已发布,点击量超过预期,初步舆情反馈趋于平稳。”她走近几步,“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有几个境外投资论坛正在讨论‘云都防御体系存在结构性弱点’,并建议做空相关产业股。”

林晚盯着她。

又一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苏悦此刻的想法很直接:怕这次反击力度不够,怕公众信心刚刚重建又被击穿,更怕林晚一个人扛下所有压力。

她没说什么,只是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语气比之前多了几分紧迫。

林晚关闭能力,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真正的攻击,从来不在明处。**

她抬起头:“让他们做空。”

苏悦一怔。

“你让市场团队悄悄放出风声,就说我们正在评估一项跨区域能源合作计划,预计下周公布细节。”林晚的声音很平静,“内容要听起来真实,但不要提供具体信息。”

“你是想……引他们加仓?”

“我不是要赢这一波。”林晚看着主控屏上仍在跳动的攻击信号,“我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看透了我们的底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