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封清单(2 / 2)
p>尚未完成的五个部件,是碰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了吗,怎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廉安平教授无奈的摊摊手,说道:
问题是有,难题算不上。
刘老板看过图纸,应该知道,光刻机内部需要很多的玻璃透镜,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达到了百纳米级。
按照欧米或东瀛的加工方式,这些透镜需要使用四轴以上的数控加工中心,或专用的数控磨床加工出来。
可是咱们国内,数控机床都没几台,更别说这种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或数控磨床了。
为了制作这些玻璃透镜,我们从凤凰光学公司找来两位八级钳工老师傅,他们能凭借丰富的经验,手工打磨出符合要求的透镜,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刘焱沉思一会儿,说道:
只靠人工磨制透镜,也不是办法,效率实在太低了。
加工这种玻璃透镜,需要什么型号的数控加工中心,五轴的够不够,加工精度需要达到多少?
廉安平教授有些疑惑的看向刘焱,问道:
刘老板问这个干什么,难道你能买来高精度五轴加工中心?如果真有那种机械加工神器,制作玻璃透镜,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只是五轴加工中心的售价非常昂贵,西方管制的也严格,很难搞到国内来。
刘焱点点头,说道:
我有一些门路,应该能买到符合要求的数控加工中心,廉教授只要把相关设备的型号告诉我就可以。
廉安平双眼一亮,面露狂喜之色,说道:
真的,那可太好了!
我这就把机床型号写给你,这十几种数控机床,买到任何一台都能解决透镜加工问题。
如果能买到最后这两种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中的任意一台,我有把握,在一年之内,将光刻机的加工精度,推进到055微米。
说着,廉安平教授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一口气写下十几个机床品牌和型号,然后在最后两个型号的机床上画了一个圈。
刘焱从廉平安教授手里接过白纸,看了一下上面被圈起来的两个机床品牌,一个是d国的d马吉,一个是东瀛的扎克。
这两个在后世大名顶顶的机床品牌,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初露峥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