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来来往往(1 / 2)
但是,温米玲因为童年的家庭阴影一直排斥嫁入豪门。
因为,温米玲的母亲,就曾是不受豪门接受的小妾。
在其父亲去世之后,其家族就连基本的经济供养都不提供,才迫使温母改嫁。
王锡照从抽屉拿出合同说道:
对了,这是一份游戏广告代言合同。
10万块钱,为期一年的《封神榜》代言合同。
温米玲眼睛直跳,惊呼道;
10万?!
虽然,刘森之前跟她说过广告代言,但温米玲找到维创公司之后,只求谋一份职业,没想太多,更没提10万广告代言的事情。
没有想,维创影视公司早就准备了合同。
当然了,若非刘森的交代,普通新人加盟,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好待遇。
目前,维创影视公司新人待遇是没有签约金,也不算公司正式员工,每月仅给1000块钱生活补贴。
想要获得理想的收入,则需要由维创影视公司安排商业活动演出。
而对于这种纯新人,佣金抽成也高达50。
至于合约的期限,更是长达十年。
也就是说,如果新签约的艺人一直不红,十年也就支付一点生活费,以及安排优先的演出机会。
但是,假设红了,长达十年的合约期,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对温米玲的关照,倒不是刘森对她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可能,仅仅是因为怜惜吧。
香江的娱乐圈,从来都是离不开富商大佬的投资。
娱乐圈虽然在舆论上占据了大量的新闻资源,但实际上,市场规模真是可以忽略不计。
别说是地产金融航运等等支柱产业的大佬。
就是随便那个传统行业的大佬,其掌握的资金量,可能就比整个影音娱乐产业的市场规模加起来都要庞大。
很多传统行业仍的大佬,或是基于对娱乐行业的兴趣,或是因为业务转型,又或者是为了泡妞的需求,总会有一些大佬投资影视娱乐行业。
绝大部分,妞泡到手了,或是对影视行业性质已尽,用不了几年就会退出。
当然,也有人将娱乐行业视为毕生的事业,比如,召逸夫周文怀。
也有一些虽是后来入行,但却真心打算做成长久生意。
比如,那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那觉坤。
那氏家族也算是香江的豪门,在1933年那氏家族既在兼并其他巴士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九龙巴士。
这家公司专营九龙地区的巴士业务。
展到了七十年代,其更进军香江岛和新界,逐渐成为行业绝对的龙头。
并且,其在70年代,已成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的地位。
那觉坤是九龙巴士创始人那瑞德的后裔,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勺出生,后来更是继承了2038的九龙巴士股权。
当然了,九龙巴士作为垄断的生意,几乎不需要操心,每年九龙巴士公司盈利数亿港元,并且分红慷慨,光是靠着股息分红,其每年就可以坐收过千万以上的分红。
当然了,由于巴士运营属于公共服务,需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比如,车票涨价之类的事情,其公司自己说了不算,还需要提交报告给政府批准。
如果民意抗议太大,其涨价觉得很难得到批准。
相对于巴士车票的涨价流程比较复杂,电影票价涨价就比较容易了。
从早期的电影票价几毛钱,而随着物价上涨,票价基本上不会跑输通胀,目前香江电影票价已经涨价到10港元以上,基本上,也仅比欧米的电影票价稍逊一点点。
也正是因此,那觉坤也仅挂了董事的名誉,并未把多少心思花在九龙巴士,反倒是九龙巴士每年的股息分红,用于投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