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零六章 恒生的过往(2 / 2)

加入书签

一带。

在汇丰作为后盾下,恒生业务更大为扩展。

管理层仍坚持着专向中小企业埋为主要方针。

当时1960至70年代,香江工业起飞,中小企普遍缺乏资金扩展,恒生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证及出入口融资服务。

如华资大户郑裕彤迹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宝,得力于恒生的资助,往后由珠宝业进军地产业。

而长实也与恒生素有渊源,当年李嘉诚经营塑胶花厂时,曾设法与何善衡会面。

会面后,何善衡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认为他做事干练,是有潜质的客户。

小公司演变成大企业后,更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例如长实不少的楼盘,就由恒生提供按揭;由郑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恒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来的银行。

自1960年代开始,香江地产业也逐渐变得兴旺。

为了力争中小型楼宇按揭市场,在1967年,恒生创为中产阶级(又称“夹心阶层“)提供长达7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一改当时最多为期3年的做法,令中产阶级得以置业。

1972年,恒生银行在香江上市。

它将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变为10股,并行新股,使实收资本从4,500万港元增至1亿港元。

同年5月,恒生将其已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万股,以每股价格100元公开售,结果获得29倍的额认购,冻结资金28亿港元,相等于香江政府1971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6月13日,恒生在香江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战后在香江上市的第一家银行。

当天,恒生以175元高开,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后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达165亿。

此外,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编制的“恒生指数“而深入人心。

另外,恒生银行也在香江及天朝内地扩展分行,建立更广泛的网络。

至1972年上市为止,恒生在香江已拥有20间分行,过2,000名员工,成为仅次于汇丰的商业银行。

及至1981年,分行数目更增至45间。

同年,更取得在地鐡沿线开设分行的专营权。

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恒生在天朝内地陆续建立分行。

1980年中期,银行危机爆。

1984年,永安银行传出丑闻,总经理郭志匡挪用1,000万美元作为己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