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负重前行(2 / 3)

加入书签

半空,久久未能落下。

太皇太后离去的巨大空洞感,依然如影随形,让他的思绪难以集中。

窗外,寒风更加凛冽,卷起满地枯叶,打着旋儿飞舞,如同无法安息的魂灵。

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被风卷着,轻轻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倏忽飘远。

朱祁镇望着那片远去的叶子,眼神有片刻的迷离,仿佛又看到了祖母温和的笑容在风中消散。

心口一阵熟悉的抽痛袭来。

“皇爷,该用膳了。”

侯宝轻手轻脚地进来,声音放得极低,带着试探。

朱祁镇下意识地想像往常一样挥手拒绝,但话到嘴边,他又想起了于谦的话,想起了自己的承诺。

他闭了闭眼,压下喉头的哽咽,缓缓开口道:“…知道了,稍后便用,你先退下吧。”

殿内重归寂静。

朱祁镇放下笔,缓缓起身,他没有再踱步,而是走到窗前,负手而立。

冰冷的空气透过窗缝渗入,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他凝视着宫墙外灰蒙蒙的天空,脑海中清晰地回响着祖母的声音:“镇儿,这江山,是责任,亦是担当。

帝王之泪,可以流,但流过后,更要擦干泪,抬起头,走下去!”

他挺直了腰背,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回书案前,毅然翻开了最上面的一份奏章。

“…陛下,关于去往吕宋舰队事宜,”

王直奏道,“三宝太监(郑和)虽已故去,但其旧部骨干尚存,经验丰富。

目前蔡福将军的舰队正在加紧训练,整备船只器械,招募通译、医官、工匠,预计开春后即可择吉日扬帆,重启远洋贸易,开拓海路,宣扬我大明国威。”

王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祁镇打开关于舰队的详细条陈:下西洋,这是皇祖永乐皇帝的伟业,也是祖母生前常常提及、引以为豪的壮举。

重启航程,不仅是国策,更是对祖辈开拓精神的传承!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帝国的舰队劈波斩浪,帆影遮天蔽日的壮观景象,看到了四海宾服的盛况。

“好!”

朱祁镇的声音带着久违的力度,他抬起头,看了看王直又道:“此乃我大明扬威海外、沟通万邦之要务!

亦是承继我大明历代先皇遗志之壮举!

着令兵部、工部、户部全力协同,务必确保北海舰船坚固,补给充足,人员精干。

远洋凶险,安全为第一要务!

务求万全,扬我国威,让世界诸国,皆见我煌煌大明之气象!”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御书房内压抑的气氛似乎都为之一振。

“臣遵旨!”

王直肃然领命,心中感慨,陛下…终究是开始走出来了。

随后,君臣几人又就边防戍卫、春耕农桑、兴学育才等多项国事进行了深入的商讨。

“诸位爱卿所虑周全。”

朱祁镇沉声道,“北虏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边防重镇之军备、粮饷、士气,皆需常抓不懈,朕会亲阅边报。

农为邦本,春耕在即,着令各地官员务必督导农事,推广深耕细作之法,兴修水利,确保秋粮丰稔。

至于教育…”

他顿了顿,想起祖母曾教导他“治国首重教化”

“教化部及天下府州县官学,乃育才储贤之所,着教化部会同吏部,严考学官德行才学,汰劣选优。

增拨学田膏火,务使寒门学子有书可读,为国家广储栋梁之材!”

他的话语条理分明,透露出重整山河的决心。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由明亮转为昏黄。

夕阳的余晖穿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