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求和晚了(2 / 3)

加入书签

般的侍卫上前,像拎小鸡一样将瘫软如泥的阿鲁台架起,拖出了大帐。

那被朱砂划破、代表着草原最后希望的羊皮卷,如同垃圾般飘落在地。

帐内众人,无论文武,皆肃然挺立,胸中热血激荡。

陛下这雷霆一怒,这血红的一划,彻底斩断了任何侥幸,也点燃了将士胸中那焚尽草原的熊熊战火!

明兴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明皇帝朱祁镇,亲统龙威、龙兴、龙扬、龙吟、龙健五大精锐,并近卫军三万,合二十万虎贲,出居庸关,浩荡北进。

大军所过,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蹄轰鸣,大地颤抖。

二十万大军,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向着漠北的心脏——鞑靼王庭所在的斡难河上游,碾轧而去!

初春的漠北草原,春寒料峭。

斡难河蜿蜒流淌,水色冰凉刺骨。

脱脱不花汗和兀良哈三卫的头人们,被朱祁镇那一道血红的朱批彻底逼入了绝境。

议和之路断绝,除了拼死一搏,再无他途。

他们榨干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勉强凑出了十万余骑。

这十万骑,是草原最后的血勇,却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和大明进行了十几年互市,他们早就没了当初劫掠的血勇,能不卖命就能得到盐铁,谁还想着去拼命抢呢?

他们放弃了分散游击的惯技,将所有力量收缩,猬集在斡难河上游一片相对开阔、背靠一片名为“鬼哭林”

的稀疏树林、前临缓坡的谷地——哈拉和林谷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是鞑靼人心目中的“龙兴之地”

,成吉思汗的传说在此流传。

脱脱不花汗企图借助这“祖灵庇佑”

之地,背水一战,与明军主力决一死战。

明军大营,中军帅帐。

巨大的沙盘上,哈拉和林谷地的地形被精细地标示出来,炭盆烧得正旺,驱散着帐外的寒气。

“陛下,诸位大人,”

老将张辅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洞悉战场的锐利。

他须发如银,精神矍铄,手指精准地点在沙盘上鞑靼联军大营的位置,“贼酋脱脱不花,困兽犹斗,集兵十万于哈拉和林谷地,倚仗背后鬼哭林以为退路,前据缓坡列阵,妄图以地利抵消我火器之利,与我军决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年轻的皇帝和帐中诸将,手指缓缓移向谷地前方那片开阔的、微微倾斜的缓坡区域:“此地,名曰‘饮马滩’,视野开阔,看似利于骑兵驰骋。

然,”

老国公眼中闪过一丝老辣的光芒:“其地势虽缓,却非一马平川,其间多有不易察觉的浅沟、低洼,贼虏必以为此地是展开骑兵冲阵的绝佳战场。”

朱勇接口道:“老国公之意,是诱敌深入此滩?”

“正是!”

张辅斩钉截铁,“贼虏新败瓦剌,又惧我火器,龟缩谷地,必不敢轻出。

然其困守待毙,粮草士气皆难持久。

我军可示之以弱,佯装主力疲惫,前锋轻进冒失,在饮马滩露出破绽,诱其主力骑兵倾巢而出,离开其依仗的谷地营垒。”

他手指在饮马滩后方重重一点:“此处,地势略高,视野绝佳。

陛下可亲率近卫军及龙威、龙健精锐,布下‘叠阵’,隐于其后!

以火炮为墙,拒马为障,火铳、各类火炮层层列阵,静待虏骑自投罗网!”

他眼中寒光一闪,

“待其前锋冲入滩中,被地形迟滞,阵型散乱之际,我隐伏之军突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火器齐鸣!

彼时,其大军已出,后路空虚,阵脚必乱!”

他又指向谷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