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高原天团进京记 眼睛不够用膝盖有点软(3 / 4)

加入书签

酥油茶浓烈口感的高原来客来说,这清汤寡水的味道,实在有点……提不起劲。

扎巴迥乃端起茶碗,象征性地抿了一口,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辛夏巴倒是喝了一大口,随即被烫得龇牙咧嘴,又不敢吐出来,憋得脸通红。

短暂的沉默后,朱祁镇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像一个真正关心子民的“文殊菩萨”

化身,温和地询问起乌斯藏的风土人情、百姓疾苦、佛法昌盛与否。

“扎巴迥乃卿,”

朱祁镇目光转向帕竹王,“朕闻帕木竹巴领地,水草丰美,百姓多以牧业为生。

然高原苦寒,冬日漫长,牧民越冬,可有充足草料?牲畜疫病,可有良方防治?”

扎巴迥乃一愣,没想到皇帝问得如此具体,连忙起身恭敬回答:“回陛下,仰赖佛祖庇佑及陛下洪福,近年风雪尚不算酷烈,部族皆有所储备。

至于疫病……多赖寺庙高僧诵经祈福,并辅以本地草药,尚可维持。”

他避重就轻,没提部落间为争夺过冬草场发生的摩擦。

朱祁镇点点头,不置可否,又转向藏巴汗:“辛夏巴卿,后藏之地,听闻农耕亦有所成?青稞收成可好?赋税……可还公允?”

他特意在“赋税”

二字上微微一顿。

辛夏巴心里一突,赶紧站起来:“陛下圣明烛照!

后藏河谷之地,确有些许农耕,青稞乃赖天时。

至于赋税……皆是遵循古制,供奉寺庙与头人,以……以求神灵护佑,地方安宁。”

他也没敢提自己地盘上那些因为税收过重而逃亡的属民。

接着,朱祁镇又分别询问了三位法王佛法教义的区别、五大教王辖地内寺庙的香火和信众情况。

问题看似随意家常,却无不切中要害,透露出皇帝对他们内部情况绝非一无所知。

法王和教王们回答得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唯恐被抓住什么把柄,或者无意中得罪了其他派系。

殿内的气氛,在看似和谐的问答中,变得更加微妙和紧绷。

一番“亲切关怀”

之后,朱祁镇话锋一转,脸上的温和笑意收敛了几分,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

“朕闻,乌斯藏各部,笃信佛法,人心向善,此乃好事。”

他声音沉缓,“然,佛法教人向善,亦讲求秩序,正如我中原儒家所言,无规矩不成方圆。”

他目光扫过众人:“尔等尊朕为‘文殊皇帝转世’,朕心甚慰。

文殊菩萨,乃智慧之象征,最重法度与秩序。

今日,朕便以这‘文殊’之名,与诸位共论这‘法度’二字。”

他微微颔首示意。

侍立一旁的礼部官员高声唱道:“宣——翰林院侍讲学士陈文,宣讲《大明律》精要!”

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的中年陈姓官员出列,手捧一卷厚厚的《大明律》,走到殿中预设的讲台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清晰,开始宣讲。

内容并非枯燥的法条,而是精心挑选的、最能体现“大一统”

和“中央集权”

思想的精髓:

“……《大明律》开宗明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此乃亘古不变之至理!

天下万民,无论居于中原沃土,抑或边陲雪域、瀚海大漠,皆为陛下赤子,皆受《大明律》之庇护与约束!”

“……朝廷设官分职,牧守四方,代天子牧民。

地方有司,秉公执法,断狱讼,均赋税,安黎庶,此乃法度之基,秩序之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