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修罗场预定(2 / 4)

加入书签

鼎并非金属铸造,而是用“识魂铜”炼制??取百名精通各地方言、熟记民间史诗的史官之骨灰,混入陨铁熔炼而成。每一尊鼎内,都封印了一段被抹除的历史。当九鼎齐聚,共鸣启动,整个帝国的认知结构都会发生偏移??过去可以被改写,真相会被强制遗忘。

    而现在,这套系统似乎正在苏醒。

    阿岩闭目回忆凤昭密信中提到的“影火计划”。南方四十三城已有百姓仿制“火书”,西北剧团第九幕演出时,观众自发接续台词,甚至补全了未完成的章节。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灯使们早已不再只是传递信息,他们在训练大众的“记忆肌肉”??让人们习惯于追问、复述、重构历史。

    这才是最危险的事。

    朝廷怕的从来不是一本书,而是千万人同时睁开眼睛。

    他决定启程西行。去昆仑。

    临行前夜,他在地窖墙上写下最后一句话:“若我未能归来,请把《千灯录》烧给孩子们看。火中最亮的,永远是那些不肯熄灭的名字。”

    翌日清晨,女商驾马车离开绛州,车上装着空陶罐与一袋黄沙。而阿岩独自踏上通往秦岭的小道,背影瘦削如刀锋。

    七日后,昆仑雪线之上。

    暴风雪几乎吞噬一切。阿岩蜷缩在一具倒伏的巨木下,手中紧握半块残皮拓片。三天前,他在一处废弃烽燧发现了一行刻痕:“癸未年五月初六,乌桑至此,见星坠地,掘得匣,内有半卷《鸣山谱》。”

    乌桑!他还活着?

    阿岩心跳加速。乌桑是他最早追随的导师,也是“冰镜计划”的设计者。十年前被捕后,所有人都以为他已被焚稿令执行净化??即通过特殊药物摧毁其语言中枢,使其彻底丧失叙述能力。可如今线索重现,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意识逃过了清洗。

    他继续攀爬,直至一座冰窟入口。洞壁覆盖着奇异纹路,形似文字又似电路,手指拂过,竟微微发热。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枚铜铃??那是无名书院旧址挖出的遗物,据说是初代灯使用来召唤同伴的工具。

    摇动三声。

    寂静。

    然后,冰层深处传来回响,如同钟鸣穿越千年。

    洞顶忽然落下一片雪花,却在空中凝滞,继而分解成无数微小颗粒,排列成一句话:

    **“你迟到了。”**

    阿岩浑身一震:“谁?”

    “我是乌桑。”声音直接出现在脑海中,没有通过耳朵,“或者说,是我残留在‘叙事场’里的波动。”

    “你在哪?”

    “我在所有读过《鸣山》的人心里。我在每一次有人背诵第九幕时跳动的声带里。我在你写的每一个字背后。”

    阿岩眼眶发热:“你还记得‘反演算法’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