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补全最后一块拼图就完美了(3 / 5)

加入书签

以前就找过好几次组委会,向上面申请过。

但每次,都在上面审批过程中,流失了,失败了。

而这次,有着863计划这种重磅成绩,终于拿到了!

一门双喜!

这两个好消息,算是他们全省医学界,最近最轰动的大事儿了!

……

苏省。

苏省众专家,心里那个发酸呀。

如果不是赵培儒突然冒出来,这个项目,说不定就是他们的了。

个说不定,这“国家级医学科学优秀工作者称号”

,也会他们之中的某个人拿到。

而现在,这么多光荣荣誉,全和他们没有一丝一毫关系了。

众人心里在酸涩之余,也感受到了几分压力。

这赵培儒表现的如此强势……

从“竞争863计划项目开始”

,前前后后就胜过他们苏省三次。

就是他们信心再大,都要大打折扣了。

他们苏省和江南省在肝胆胰领域,本来就是强竞争关系。

以后少不了还要“竞争打仗”

,以后他们,还能压得住这赵培儒吗?

不仅是专家们心里焦虑、焦灼。

苏省的省领导们,更是发愁。

做了这么多年医疗强省,他们可不想在自己的这一届任期内,被江南省反超,即便只是出现一个苗头,一个趋势,已经让他们焦虑的掉头发了。

这时,苏省一个副职领导笑道:”

江南省的辉煌,也就这两年了。”

众领导一愣。

“怎么说?“

副职领导笑道:“赵培儒主任是很优秀,但他,也已经58岁了,等一过年,都要59岁了。”

好几个人一听这话,顿时反应过来!

按照现行的退休标准,男医生60岁退休。

他们苏省的好多返聘尖端专家,比如周禾平,就是在60岁退休时,被苏省用高薪高价,以“返聘”

的形式挖过来的。

既然能把周禾平等一大批尖端人才挖过来,那也同样,能把赵培儒挖过来。

办公室主任很有眼色,一涉及这个话题,就知趣的去把小会议室的门给关上了,杜绝隔墙有耳。

“对,发挥咱的挖人优势,等这赵培儒退休了,也给他挖过来!”

众人都笑。

他们苏省的经济攻势,太猛烈,也着实很有效。

他们对于尖端人才,是给予极其特殊照顾的,不仅会在苏省最好的地段,给予安排住宿,甚至直接送房,并帮其解决其户口问题,给予起高薪聘请,同时还会给予其家人和后辈子弟,解决入学等等问题。

几乎没人,能扛得住这样的诱惑。

……

联席组委会。

消息确定之后,众领导们反而没那么激动的霍霍了。

一个个都恢复了往日沉稳的状态。

开始琢磨着,等这次项目之后,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整个东南地区的竞争力,如何利用这次的“战果”

,来扩大宣传江南省的医疗水平了。

众领导们,脑海里冒出的第一点……

就是要加大对赵培儒这种尖端优势人才的重视程度。

这种能出成绩,敢揽重活、大活、具有开创精神、有积淀实力的优秀医疗人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所有领导都意识到,不论是想拿到更高的尖端成绩,还是想提高本省的整体医疗水平,尖端人才都是重中之重。

就比如说赵培儒。

上,可以用“器官簇移植”

这种史无前例的高精尖技术,拿下863计划。

下,可以用“标准规范指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