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种福宝六(2 / 3)
别人。
面前这帮举人、进士,都是考上的功名。
他们对于捐功名的热情并不算高。
给霍崇的感觉,好像是985、211的本科生们对那种在职人员读的没有学位的研究生课程的不屑态度。
即便是有所谓研究生学历,但是没有学位的话,照样没办法让那帮靠自己获得正式学位的家伙们看得上眼。
既然众人都没什么热情,吕知县叹道:“修小清河乃是利民的大事,诸位就不肯出力么?”
见吕知县如此讲,张启贤张举人不得不开口,“吕兄,我等问过,李知府这边收购粮食的价钱实在是太低。
他用几年前的粮价,我等真的买不了这个价。”
霍崇回到这个时代不过一年,真不知道所这几年的粮价,就认真听。
听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了这几年粮价一直在涨。
而且有比较快的增长。
现在的山东知府李树德用几年前的粮价作为收购的考虑标准,又给打了个至少七折。
理由是大量购买,当然要打折。
霍崇觉得量大要打折并没啥稀奇的。
看包税人团对此非常不满,实在是忍不住,就问道:“诸位兄台,俺没怎么种过地。
说的肯定不照趟。
大家就当给个小孩子说道理。
俺只是不明白为啥买的多,反倒不能便宜。
诸位兄台,俺就是问问。
可不是要说是对是错。”
听到这话,张启贤当时就沉下脸,却对着吕知县说道:“进士公,每一块地都不一样。
靠河的好地,旱天能打水浇地,雨天排水也方便。
这种地就是上等地。
可大多数地都不这样,尤其是凹地,旱天旱死,下雨天又把庄稼淹死。
风调雨顺的年景,都能多打斗。
可大多数年景,有不少地就颗粒无收。
地越大,出的事情就越多。
要是十亩地,十个人种,挑水浇地,或者挑水排涝,还能做得。
十个人种一百亩地,没有不出事的……”
霍崇听的连连点头。
原本霍崇就看过大规模机械化的农耕,当时没看明白里头关于各种基础建设支出的计算。
此时听了农业社会的人讲述,居然豁然开朗。
那些现代农业报告里头都提到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之一就是地形改造。
此时霍崇明白了所谓‘地形改造’的含义。
如果不能把一块地改造成旱天可以轻松灌溉和雨天轻松排涝兼备,就不可能出现自动化控制。
如果不能自动化控制,就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在一个完全得靠劳动力进行控制的农田环境下,农田面积越大,意味着要人工干预的部分越多。
这就导致了量越大,价格反而不能降低的问题。
再看吕知县,他眉头紧皱,看来是没明白问题的关键。
反倒因为其他举人包税人的描述而陷入了迷惑。
举人们又说了一阵,吕知县更加迷糊起来。
最后吕知县让举人包税人们先不要说话,自己皱眉思考了一阵,突然指着霍崇说道:“霍兄,雍亲王说你能把真话说的和瞎话一样。
你来给我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霍崇就把几个碟子垒起来,根据碟子的形状比拟出地形的情况。
再把根据地形把劳动力投入的极限讲给吕知县听,这下吕知县才豁然开朗,先是一阵点头,随后才叹道:“原来如此。
这局面竟然是天生的如此。”
包税人们见吕知县这位进士居然明白了种田的问题,连忙再次强调‘地多不等于粮食价格便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