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种福宝九(2 / 5)

加入书签

是问道:“赋从何来?”

很明显,两位县令作为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这书读的可不咋样。

竟然没听明白。

吕知县不得不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如果不向土地收税,把官府累死,也不可能完成税收。

两位县令明白了这个之后,不仅没有欢喜,反倒表示了反对,“吕知县,这不就惊扰了士绅么?”

吕知县轻笑一声,“当然惊扰了士绅。

所以吾等要告知士绅,租无所出,赋从何来。

地租收多少,乃是士绅的事情。

官府总不能管吧。”

这么一说,知县们有点明白了,却还是愁眉苦脸。

“吕知县,牟平县本就穷,若是再任由士绅涨地租,只怕是不妙。”

“连片土地的税银就要定的高。”

吕知县说出了自己的秘诀。

说到这里,吕知县不由得想起了县里最近崛起的兼并大户霍崇。

这厮在淄川县的宅子那边原本就有几十亩地,又收了周围的地,已经有了连片的两百多亩地。

吕知县把霍崇这种连片土地的地税提高,加上了火耗银子,一亩地收霍崇一钱银子。

据说霍崇在临淄县也弄了两百多亩地,那边的知县也如此处置。

结果呢,照样没啥问题。

这些土地上的田税照样收的不错。

大将军王出征之后,还一直从霍崇这里购买琉璃火。

这种税逢百抽五,

霍崇又养驴,养驴就要交钱。

再加上霍崇制作琉璃火与琉璃器的作坊。

淄川县一年就从霍崇这厮身上收取了将近千两银子。

这还是因为淄川县衙门不太好做的过份。

若是全力征收,一年定然能从霍崇这里弄走两千两银子。

康熙朝一年税收大概4000万两银子,全国一千多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县两万多两。

淄川县并非富县,每年也税银也就是一万两。

霍崇一个人就交了淄川县十分之一的税银,如果有十个霍崇,任何知县都能轻松搞定税收。

当然,这种事情吕知县是不会说的。

他只是扣着‘摊丁入亩’做了一番解释,等酒席散了,这件由知府交代的差事也就结束了。

蒙阴县县令与蒙阴县县令并没有就此罢手。

他们两个县都是差点没能完成税收,评定级别并不高。

好在荐举两位知县买官的大员与李树德李知府有交情,这才求得李知府帮他们寻求表现优异的吕知县的指点。

两人私下商议一番,都觉得摊丁入亩虽然听着有理,却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淄川县以前税收也不咋样,突然就超额完成税收,里头的理由定然没有吕知县说的那么简单。

眼瞅着就要过年,两位县令更是着急。

过了正月十五,一月就过了一半。

二月就要开始征收上半年的税银,到时候整个县里头都会忙的脚不沾地。

到时候哪里还有时间寻找机会。

眼瞅着各地知县都要回去,两位县令想起今年税收完成不错的临淄县知县,便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去这临淄县知县这边碰碰运气。

到了知县住的地方,却见到一名从未见过面的官员也在。

临淄县知县见两人前来,便将眼前这名官员介绍给两人,“这位乃是霍崇霍兄。”

听到这个名字,两名知县只觉得讶异。

身为山东官员,两位县令记不清楚山东各地官员的名字,不过他们二人都听说过霍崇这厮的名头。

可以说,整个山东官场都听说过这个人。

这个‘能把实话说的和瞎话一样’的奇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