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礼部新气象八(2 / 5)
皇帝一起火化的,还有他生前心爱的女人阿巴亥。
父皇尸骨未寒之际,王爷们逼迫阿巴亥给先帝殉葬,阿巴亥不肯,得到的答复是&34;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34;,你不听也得听!
没办法,阿巴亥只好换上礼服,戴上珠宝,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追随努尔哈赤去了。
两人灵柩一起火化,骨灰装入&34;宝宫&34;。
顺治年间,多尔衮获罪,被政治清算,阿巴亥的牌位也从太庙移走,但骨灰并没有从福陵迁出,因为她与太祖皇帝的骨灰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
要是不小心把太祖的骨灰也迁出福陵,罪过可就大了。
想来弘昼所指的就是这件事。
因为此时祭拜的乃是混合的骨灰,并非是分开的遗体。
这在汉人的角度来说……关系极好的夫妻也不过是生同衾,死同穴。
骨灰都混合在一起的,那是极少见的。
不过刘统勋很清楚,弘昼绝不会在意这样的事情。
刘统勋试探着问道:“皇上,关外的旗人的确与关内大大不同。
若是留下人马驻守盛京,就得令蒙古再次归顺。”
弘昼很认同刘统勋的聪明,却很不认同刘统勋的想法。
不快的呵斥道:“此次劳师远征,若是只拿下一个盛京,又有何用处。”
刘统勋登时就给跪下了,“皇上息怒,臣等未能谋划完全,有罪。”
弘昼见刘统勋这个支持远征盛京的臣子乖乖认错,心情好了些。
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刘统勋,只能说弘昼也没想到。
最初的时候,弘昼与朝廷人马反复商议,都认同要先消灭老八,夺取关外。
这样就可以恢复河北,如果能够夺回京城,那就象征着大清的动荡已经过去,可以专心对付霍崇。
然而官员们提出的建议,都是基于关外与关内一模一样的想法。
真的到了关外,弘昼觉得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也的确是如此。
关外的土地十分广阔,得有关内数个省加起来那么大。
可关内这么大的地盘上,起码得有一万万人口。
结果关外据说只有不到五百万人口。
这可不是无人之境么!
在这里进行大军推进,哪里能遇到几个人啊!
正因为这帮旗人与汉人文武官员的误导,让弘昼此时进退维谷。
如果此时将大军撤回西北,留守在这里的人马真的能恢复关外的治理么?弘昼真的没有信心。
这次出征的设想本就错了,结果就是一拳打进了水里。
不管怎么用力搅动,都只散开些毫无用处的水花。
要是敌人乃是一股绳,哪怕是一块铁般坚强,反倒是好事。
刘统勋当然知道现在的局面。
在下面,刘统勋也与此次率军的大将军巴赛等文武官员仔细商议过。
结果并不乐观。
比较乐观的看法是,如果能够在关外持续剿灭一两年,关外王爷们顶不住,大概就投降了。
可现在心腹之患乃是关内的霍崇。
想起霍崇,刘统勋就觉得十分焦虑。
霍崇并没有趁着此时四处征伐,甚至连长江变得芜湖都没有动手。
就是硬看着芜湖驻扎着十几万大军,就这么硬对峙。
芜湖那边的傅清这一年来也各种小规模渗透,全部失败。
霍崇开疆拓土的进程也只到了福建。
最近才听闻霍崇派遣数万人马夺取了空虚的京城。
如果不是霍崇内部大乱,那就只有一个理由,霍崇正在努力积蓄力量。
各种报告都显示,霍崇正在搞一个全新的官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