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唯。”

姜瑜勉强应承着,脸色十分难看。

虽然她也曾暗想过自己若对姜康取而代之会怎么样,但那也仅仅是她偶尔歪歪一下罢了,并没有当真。

可眼下要是真代他诵了祭词,那便真的是只能进不能退了。

如今的姜康不懂事不在意,那以后的他会不会计较?邓太后摄政总有归还的一天,小皇帝总会长大的,就算换了他另立新帝,恐怕对方也会对能进祖庙拜祭的自己心怀戒备吧?

思及此处,姜瑜暗骂了声自己蠢货,还犹豫个鸟!

哪怕她今日不代皇帝诵祭词,单凭她以女子身份进了太~祖庙便属僭越,还有个屁退路。

想明白了之后,姜瑜也不再迟疑,朗声便将本该由小皇帝诵读的祭词道了出来: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宿夜敬止。

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可怜我这三尺童,新遭父丧真悲痛,孤独无援忧忡忡。

感叹先父真伟大,终生尽孝有高风。

念我先祖兴大业,任贤黜佞国运隆。

我今年幼已即位,日夜勤政求成功。

先皇灵前发誓言,继承遗志铭心胸。

随着清脆的女童声在庙内响起,几人心情各不相同。

小皇帝还在埋怨自己不够聪敏,黯自伤神。

邓太后则定定的看着姜瑜,嘴角轻笑。

宗正卿姜照的目光直直的落在先帝灵位上,神色复杂。

腊祭过后的没多久便是正旦新年了,岁首大朝会上,邓太后与小皇帝受百官朝拜,姜瑜身为长公主也同在京的藩王一起位列朝班,行朝见大礼。

先帝“元兴”

的年号已正式改元为“初元”

,新岁便是初元元年。

初元元年,太后邓氏将少府“盐铁专营”

之权移交大司农,以盈国库。

长公主瑜因谏言有功,令随皇帝一同前殿听政。

这一年北胡尚在内斗,无力南顾。

大宣朝东部诸郡因水患元气大伤,朝廷下诏受灾郡县两年不征。

南地诸蛮多已受大宣封爵印绶,倒还算平稳。

只有西北诸羌不服王化,常冲击城郭里阖,劫掠宣民。

朝廷虽令郡县属国之兵征讨,但成效却不佳。

皆因彼辈邑落俱在高山深处,大军出入不便,难悉地形,粮草又补给艰难;分兵什伍,又恐羌人伏兵。

进剿不成,大军只能固守城池,却不料羌人散落各自为战,又袭乡里小民,当真是十分难缠。

最后那位讨羌校尉无奈之下,只得迁乡里之民聚在一起,分成数个邑落,而后又征集青壮操练,令其自保。

轰轰烈烈征集了数万人的郡县、属国讨羌兵卒終无功而返。

武都,天水,陇西等郡的郡军各回其家,自守自地。

自此,朝廷对诸羌改变了以往以征讨为主的策略,转而以防守为主,拉拢、离间等为辅的手段来对待,讨羌校尉亦改称护羌校尉,总领西北羌部事宜,可视军情就近征调属国郡县兵卒,许其便宜行事。

改变策略之后,羌人各部劫掠均碰了几次钉子,内部也起了争执。

有人提议各部合兵一处,择机攻占一处大城,抢略得手便弃城而走,即使宣人兵再多也防不住。

也有人则认为合兵一处风险太大,万一中了宣人诡计,有全军覆没之危。

而更多数小部落则欲回山耕牧,不想再冒险,劫掠虽好,但危险也大,相较于不适高山深谷的宣兵,他们更担心的是同族大部的吞并。

是以,众羌各怀心思,有部落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