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国之卷 第四十五节 油田建设三(3 / 3)
建至今没有全部完成。
铁牛二型虽然是工程利器,但是间隔性的清灰和加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因为用得不是煤炭而是锯木厂的边角料,热值不够,动力输出也就打了折扣。
“让野风把船上的煤炭卸下来给拖拉机用。”
崔云红说,“野风还有几十吨的存煤,暂时对付一下是没问题的。
后续让让运煤船补给--对了,要多运一些动力煤来,蒸汽机老吃杂粮可不行――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
吃完早餐,全天的工作安排也出来了。
餐后,元老们各自去工作。
陈鹏宇今天的工作是继续督促两个土建工程:引流渠和蓄油池。
元老院的工业体系是支撑不起储油罐的,甚至在诗里亚用砖块水泥建造土油罐都有些吃力。
所以他们采用的是储油池这种最原始的设计。
储油池形状为圆形,面积十平方米,深度两米。
一个储油池大致可以储存六千升石油。
储油池虽说在技术条件上最简单,也相对安全,但是油池并不是只在地上挖一个坑就行了,石油是流体会渗透的。
抗战期间延长油田的储油池使用的是“铺设边区大量出产的石板,用石灰胶泥勾缝”
。
元老院在诗里亚即没有石板也没有石灰胶泥。
使用的是砖头砌墙壁和池底,用水泥涂抹的模式。
目前水泥和砖块是三亚千里迢迢运来的,以t800的运量来说,要运来足够铺设所有导流渠和储油池的建筑材料力有未逮,所以吴廷伟申请了相关的设备,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简易砖瓦厂,这样就只需要从三亚运输水泥来了。
引流渠的工程更复杂一些,因为牵扯到防雨的问题。
相比之油池有限的面积,引流渠的长度长,面积大,需要更多的防雨遮蔽器材。
在这个每天都要下大雨的地方,如果没有防雨措施,不论油池还是导流渠很快就会被雨水淹没。
别说储油了,光是排水就要费很大的力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