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册封使的季节七(2 / 3)

加入书签

下已受大宋册封,我等便不分高低,此后当同心戮力,为大宋元老院的雨露遍及天下而奋斗啊!”

尚丰王听了蔡坚的翻译,连忙拱手称谢。

赵彦昊心里却嘀咕着:“只不过是不想按照‘礼制’给你磕回头去罢了。”

尚丰王也入了席,双手端起桌子上一只镶着宝石的犀角杯,向赵彦昊敬酒。

“请。”

“殿下客气了。”

赵彦昊接过酒杯,呷了一小口。

其他席位上的归化民、琉球官员也纷纷端起酒杯,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欢声。

酒过三巡,尚丰王对蔡坚吩咐了些什么,蔡坚接着起身对赵彦昊作揖,笑道:“若是大宋使者不嫌弃,不妨一闻敝国之礼乐舞蹈,以歌大宋之恩德。”

“甚好,”

赵彦昊笑笑说道。

接着蔡坚也呈上一份祝颂说贴,道:“敝国混沌之初,首先出世为王者,盖为天孙氏,譬如中国羲皇,澹泊为治。

此后国君登位,神每出示灵佑,乃制迎神歌,以欢乐之。

后神不屡出,神歌遗曲,至今犹存。

今日唱之,拜祝大宋皇帝、元老院万岁,王主席及诸元老千岁,大宋中外升平,次颂国王,共蒙福祉。”

赵彦昊点点头,只见一老人从殿下走来,俯身便拜,也无伴奏,直接用官话唱《太平歌》:

“万岁爷,镇中山,万古千秋。

贡天朝,一路上,海不扬波。

臣民俱欢喜,物阜兴年丰,万载归东了吗?万岁爷,福寿齐天长不老。”

这《太平歌》作来颂扬的本是大明天子,如今大宋天使降临,便原封不动的拿来颂扬“大宋”

了。

赵彦昊全靠郑玶的翻译才明白词意,一来他那闽南口音浓厚的江淮官话实在听不太懂,二来其雅颂的调子更加剧了分辨的难度。

老人歌罢,拜退。

正坐在一旁陪同的米具川王子尚亨也起身走至殿前,也俯身作拜,接着用;琉球语唱《石投子之歌》:“石なぐの,石の大石,なるまでも。

うかきぶせみしょり,我御主がなし。”

赵彦昊听罢,觉得这歌的歌词有点像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也不知道是谁山寨谁的。

其实不论是君之代还是这首歌,起源都是中国古代的祝歌。

原本的“君”

也非指君主,只是对人的尊称而已。

自古宴乐并称,这样正式的宴席之上,自然要有乐舞。

这不仅是“游赏”

还包括了“礼乐”

的意思。

接下来便是舞乐。

廊下的琉球乐师,身着杂色红绿衣,头戴六楞帽,或戴燕尾绿头巾,手持三线、笛子、锣鼓,排成两列而上,接着跪坐在殿中,各奏乐器,引吭而歌。

廊下又有四名十三四岁、粉雕玉琢的小童回旋走上殿来,身着五彩长衣,头戴黑色皮笠,笠上长缨垂到胸前。

时不时的做出回头顾盼、坐起的姿势,走到乐师们面前。

乐师为小童解开皮笠,将长缨盘在皮笠之上,仍交由小童,小童们手持皮笠,按着乐师所奏的曲子翩翩起舞。

舞罢,作拜,走下大殿。

接着又是四名小童登场,却着宫妆,头系朱帕,戴紫色额妆,上有金饰。

也着五彩衣,项上戴五色花索垂至膝下。

按着乐师的节拍,脱下花索,交手顿足而舞。

接着又是小童三人,也不过十余岁,头戴珠翠花,着宫裙,各自挎着一个小花篮。

登场后三人鼎立,按着音乐跳花篮舞。

接着又是几组小童登场作拍舞、球舞,尚丰王和琉球官员们都看的聚精会神,时不时点头称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