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开疆拓土(1 / 6)

加入书签

    天工十年,秋。

    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历经数载艰苦卓绝的勘探与施工,跨越黄河天堑,贯通华北平原,连接南北两京的钢铁大动脉......

    应天至北平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首列正式运行的列车“大明号”,披红挂彩,如同一位凯旋的将军,在震天的礼炮和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应天府的龙江站。

    车厢里,不仅有朝廷重臣,各界代表,更有无数怀着激动与好奇心的普通商旅、学子。

    列车北上,沿途景象变幻。

    江南水乡的婉约逐渐被中原大地的辽阔所取代。

    当列车稳稳驶过那座同样宏伟的黄河铁路大桥时,车厢内爆发出一阵惊叹。

    以往需要依靠摆渡、耗时费力且充满风险的黄河天险,如今被钢铁巨龙轻易踩在脚下。

    “三日!仅仅三日!”一位随行的翰林院编修,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河北平原秋色,难掩激动地对同僚说道,“昔日读杜工部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已觉神速。然与我等今日之行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陛下

    此举,真乃缩地成寸之神术也!”

    当“北辰号”列车最终汽笛长鸣,平稳地驶入北平新落成的“永定门站”时,站台上早已是人声鼎沸。

    北平的官员、士绅、百姓,用最大的热情迎接这条带来无限希望的铁龙。

    消息传回南京,朝野再次为之振奋。

    这条南北大动脉的贯通,其意义远超军事和政治层面。

    它意味着东南的财赋、物产可以便捷地输往北方,北方的资源、人才也能快速南下,整个帝国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

    皇帝苏宁的威望,随着铁轨的延伸,再次攀升至新的高峰。

    然而,亲临北平视察的苏宁,面对这座正在经历蜕变的千年古都,却显得异常冷静和审慎。

    在新设的“北平营造总局”大堂内,苏宁召集了主持北平改造的工部大员、皇家商行代表以及从应天调来的有经验的城建官吏。

    大堂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北平城及新城区的沙盘模型,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已完工,在建和规划中的区域。

    营造总局大臣恭敬地汇报:“陛下,新城‘承天区’主体宫阙、官署、主要干道及部分勋贵府邸已初具规模。旧城内,主要街道拓宽工程已完成三成,拆除违建,清理棚户也在按计划推进......”

    苏宁仔细听着,目光却更多地停留在沙盘上那些代表地下设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