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我是谁(2 / 4)
作戚家军的同僚了。
这个年代戚家军因为戚继光被万历不喜的缘故多遭排挤,故而军队被裁减分派至各处。
但是只要军中老卒相逢,哪怕不曾见过,光看武艺就知道来历。
因此被陆文昭视作同伴也顺理成章,只是文搏向来不屑做藏头露尾之事,被人误会还是有些不好,不如早日说清免得日后不便,于是他解释道:“我这枪法确实是从戚少保兵书中得来,但我并非戚家军中之人,不过是一名误入战场的边鄙村夫罢了。
还有,别叫恩公了,这称呼比文将军更奇怪。”
陆文昭有些急了,心想我都这么开诚布公,你怎么还搁这试探个没完?只好进一步解释道:“恩公……文兄,你有苦衷我自然明白。
断发持枪,这路数别人看不出,咱戚家军里的能认不出吗?定是俞武襄那边的僧兵,说来确实不是戚家军,可咱们打断骨头连着筋,可不还是自家人吗?”
这里就得提及明朝两位着名将领,俞龙戚虎,俞大猷和戚继光了,两人麾下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军队,一般来说提及戚家军是如雷贯耳,但俞家军在当时也不遑多让。
只是俞家军平素以海战闻名,俞大猷死后,俞家军先一步战殁在壬辰倭乱当中,就此凋零,后世名声远不如戚家军。
实际上在此时俞家军还是有些残留,大多是之前被打散分派到其他地方的军中士卒,为了避免难以融入军队,一般都不会提自己原先出身。
而且俞大猷当年打上少林,以枪棒功夫横扫全寺武僧,又带着僧兵抗倭,所以后来俞家军里有不少还俗和尚和武僧。
这样一来,陆文昭觉得一切都合理了。
样貌、武功、兵器全都对上,你还在危急时刻出面救我,杀起鞑子毫不留情,说你不是我陆文昭的好兄弟?难不成沉炼才是吗?
这番话一经说出,如果文搏不是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只怕也得说一声好有道理,原来我被当做秃驴了。
眼见自己怎么解释都没用,还会越描越黑,文搏决定换个话题,“陆千户说得对,咱们确实算得上师出同门了。
还是说说锦衣卫吧,他沉炼对咱们这些小卒子又能有什么心思?终归是要打鞑子,现在不必因此提防。”
陆文昭却不是这样觉得,与原着不同的是救下陆文昭的并非沉炼,他对沉炼的信任也打了折扣,于是为文搏分析了一下当前情况,“文兄,实不相瞒,若是寻常时节咱们这官位肯定不入锦衣卫法眼。
但是这会儿杜总兵都死了,他一个锦衣卫就这么回去,能甘心?说不得会使些春秋笔法,将这场兵败推到杨侍郎身上,咱们相当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或许也会受到牵连。”
文搏想的是,如果你说的杨侍郎是杨镐,那只能说沉炼秉公执法了,要不是杨镐治军不利,辽东局面哪会一败再败,到了这等田地?
一看文搏神色,陆文昭就猜到他在想什么,接着补充道:“你或许觉得杨侍郎活该,说实话,我也觉得那位侍郎有些轻佻无状了,但是这会儿万万不是推卸责任多方指摘的时候,因为……”
谁料到文搏平静的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让陆文昭心中一震。
“陆千户,你我都兄弟相称,那是不是该开诚布公一些。”
一开始倒是显得客气,陆文昭没觉得不对,但是后面的话就有些诛心了。
“毕竟你一边说与我算是师出同门,都是戚家军、俞家军中之人,却又多次提醒我防备沉炼,是不是因为他一个锦衣卫,可能跟东厂的不对付?那个叫郭真的,是东厂来的吧?”
“你怎么知道?!”
陆文昭如何不震惊,这是他藏匿甚深的秘密。
此次兵败前他就已经打点关系和东厂里的监军郭公公相识,只等立得战功就能调往京畿升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