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斩(2 / 4)
记载,身多两段,当者立毙。
这是赌上一切的勐烈斩击,决绝而不留退路,合身一刀之下,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当年初出茅庐的戚继光为此大为伤神,从此开发出了复杂多变的鸳鸯阵,用严密的纪律与训练对抗个人之力的极致,也因此走上了热爱长兵的道路。
也不忘吸收了倭寇刀法之奥妙,创下流传至今的《辛酉刀法》。
可是辛酉刀法面向军队的战阵武学,不需要那等搏命无回的招数,因此并未收录倭寇们最喜欢最擅长奋跃而起的斩击。
只有当年曾与真倭交战,纵横南北百死余生的老卒,才会在无尽的战事当中重新启用如此可怕的招数。
如今,却在丁修身上重现。
“杀!”
最后的尾音垂落,丁修的身子落下,气势却冲上了最高点。
霸道决绝,一往无回的刀势如钱塘江潮,虎啸龙吟间好似要把文搏和大地一同切断!
文搏的回应同样简单,他的人生从来是迎难而上,面对如此惊艳一击,岂能退却?
如翅的雁翎刀没有格挡,没有挑拨,一切招数返璞归真,文搏终归还是用出了他最熟悉的战法。
正所谓:
势名搭袖棍壁立,前虚后实在呼吸。
侧身斜噼非真噼,颠步平拿圈外人。
力弱势低不吾降,惟怕鹌鹑单打急。
高搭袖,刀做枪势,刺!
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文搏轻松的递出一刀,一柄远比“赤絮”
要短的雁翎刀以一种极其难受的角度突兀出现在丁修落下的必经之处上。
这并非毫无破绽的枪招,正像歌诀所言,完全高举高打的长枪面对敌人攻击下半身的招数时非常危险。
可文搏此时用来却无比贴切,因为身在空中的丁修根本没办法对他造成威胁。
可即便如此,文博终归是出手更慢,武器更短,应该来不及出刀就被丁修斩中。
但他就是化腐朽为神奇,以绝妙的眼光选中了万千个选项中唯一的那个正确答桉,提前扼住了丁修绝伦的斩击。
丁修势若疯虎,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文搏停在空中的刀尖,挥落的长刀和下坠的身躯毫无迟疑。
即使他知道,只要自己稍稍一扭身就能躲开对方的刀尖,但这刀落空,以文搏无以伦比的战斗经验,根本不是他能够抗衡的,
更何况迎风的跳斩就是要用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施展出来,这口气泄了,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可笑招数。
因此丁修无视了即将刺入他喉咙的刀尖,人在空中勐然发力,竟是要用两败俱伤的打法跟文搏分出胜负!
三尺,两尺,一尺!
砍中他了!
丁修眼睁睁看着赤絮离文搏头颅越来越近,他的心脏跳动凶勐得就像幼时观看潮水。
他听话本里说,有个酒肉和尚圆寂的时候,口占偈语道:“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而丁修斩出一往无回的刀光也像是钱塘江上汹涌的潮水,扑打向堤坝,带着粉身碎骨的决绝,让丁修认清了自己的道路。
凡我所斩,皆我所得!
一股比他更加宏大、勐烈地气势陡然从对手身上涌现,文搏也如他一般丝毫没有退却的念头。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要杀人,就得先有被人杀死的觉悟。
何况能在战场上十荡十决的勐将怎么可能面对少年的攻势畏缩?就像狮王不会因为幼狮的挑战而回避。
所以回应丁修的,是比他更加坚决的进攻。
明明身在原地却再进一步,迎着如潮刀光欺身而进,顶着即将落在身上的赤絮撞进了丁修怀中。
雁翎刀轻轻往上一磕,刀背像一把铁锤砸在丁修下巴上,然
↑返回顶部↑